農村老人贍養問題怎么解決
這事農村確實有,不過只是個別人。為什么說人口素質要提高,從小教育是關鍵。要得人口質量好,優生優育更重要。這類人大多都是60一70年代的中年人,有的將要步入老年人。這類人讀書稀少勞動多。基本是有兒有女有孫子,就是不養老年人。
因為他們的年代,雖說普及七年制,但也有不少不讀幾天就回家。從小就在生產隊里掙工份,一直想得多掙些。思想基本沒擴展,一心想的就是小圈圈。
特別是女方成家之后過日子,常與公婆把?吵。不是你看的不公,就是你沒有給我看孩子,沒有大事全是家務事,不用說你就是不停嘴,一天你也說不完。最后婆媳都傷心,誰見誰也都惡心。農村家務諸事多的是,全是沒錢作的怪。
這種情況只要村里干部做工作,先談家務再調解,政策法律都講到,人心都是肉長的,工作到位肯定行。
年輕人也有不養老的,他們對自己的父母照顧的很周到,就是對他人父母不照顧。這樣的人,人隨年輕心眼小,討些小利真高興,吃點虧計心理。這類人必定人年輕,說服教育準能行。
其于就是五保和殘疾人,國家每年都照顧。各鄉各鎮都有養老院,自愿到養老院度晚年。
最好村里也有養老院,老人就村養老好處多。無兒無女不要說,自有養老院里照顧他。有兒有女也可去,頂多出些生活費。誰家逢事都可送,方便群眾解眾難。這樣不論誰家遇了事,都能脫身去辦事。時時、事事多和協,和協社會才能大發展。
往后的養老的確是個問題,現在就拿七零后說吧。一個娃的比較多,娃在家呆的也沒幾個,而且七零后的上還有老。再過十幾年二十年,七零后基本都六七十歲了,生活能自理還好,真正有個啥病,就的確難了。娃要上班,要掙錢養家,還要照看小的,哪有時間和精力來照看你啊。我也是七零后,一個兒子,往后真的有個啥病,不能自理了。唉!真的不敢想啊!我有幾個比較好的同學在一起也經常談論這個問題,我覺得報團養老還是一個比較好的模式。所以我幾個都商量好了,真正到那時候我幾個就住到一塊,幾個人本來關系一直也好,就互相照應。我覺得這以后是個比較好的養老模式。
現在的孩子真的是l賴`想望她他們養老人是不可能的…我是個繼母…我們結婚有17`18年了我的丈夫有二個孩子一女一男”孩子的媽因病世…一直都怪父親沒有關心好她們的媽…后來我們結婚兩個孩子都不同意我結婚哪時候我丈夫久人家錢_我們努力奮斗…同心合力、有社保也買了小產房我丈夫的女兒以為他爸的才產今年回來趕我、她的良心我認為給狗吃了她做月子、…她不是沒錢幾個國家都去游真的沒有人性…我只有淚水我就是放不下老伴…你們一定發布出去~我沒有讀很多書…我只知道良心做人。
農村老人贍養問題怎么解決,我知道的就有這些情況
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撐,以新疆建設兵團為代表的農墾系統的農村老人基本上都有養老金,自己交錢,來養老,2006年結束了中國二千多年的“交皇糧”的歷史,不交土地稅之后農民的負擔相對來說減輕了不少,這批基本上都老去了,基礎養老金每月只有幾十元,農業哺乳工業幾十年,工業反哺農業并不明顯,農村與城市的養老差距非常大。
養兒防老
農村就依舊延續的是養兒防老,現在大部分老年人的孩子都去城市里面打工了,面對壓力自己的一攤子都很難解決,城市養活自己都不容易,還有家,目前來說老人的吃喝沒有問題,關鍵就是怕老人生病。農村老人只能靠自力更生解決。相比與城市老人,農村老人目前養好的問題非常突出。
政府解決
農民對一些老人,例如低保、無保戶、貧困戶在資金上有一點支撐,保證日常的開銷,這些農村老人能解決一點,這只是一小部分,同時實現全面小康社會,不存在平困人口之后,政策可能還會調整。
對于農村老人的贍養,隨著人口老年齡的來臨,未富先老的農村人自己養自己老的概率會大一點,自己去交社保養老,可能會不現實,畢竟要拿出那么多錢來。每個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請大家善待每一位老人。
我個人認為農村贍養老人的問題很好解決,一行政村單位為例,現在農村大部分閑置房特別多,我們村就有這樣的閑置房,一排共有閑房二十多間,前排還有十多間,全部都空閑著,把閑置房屋通過改建,裝修建設成一行政村為單位的養老院,內設理發室,洗浴室,醫療室,棋牌室,等老年活動室,養老院內部,實行一院養院的方式,減少開支,抱團養老響應國家的號召,一村為單位,每個自然村都有丟單類老人,兒女在外打工掙錢,男,女老人在家孤單,無人照顧,當然這其間少不了,鎮政府,村委會的大力支持,養老院建好后,周邊空閑地可以建設成散步式花園,觀賞魚池,鳥園.菜園,養羊可以給養老院增加,建成一個自建,自食,自用,大家共賞花地養老模式。
我長期在基層工作,對農村老人瞻養問題如何處理,愿意談談自已的看法。但這個話題很大,也很沉重,涉及面廣,解決起來也很難,我最近正在考慮專門寫一篇這方面的文章,如有興趣,敬請期待,今天只簡單回答一下。
一,在現階段農村老人養老主要是居家養老為主。由于農村老人多,除五保戶和個別確實困難家庭的老人能夠入住公辦敬老院,極少數子女經濟條件好的老人進入社會辦托老院養老,大部分還是居家養老為主。
二、農村老人居家養老,根據農村和老人的實際情況,可以分為兩個時段。第一個時段是獨自居住的居家養老。這段時間,老人的身體還好,生活能夠自理,這個時段老人不愿和孩子住在一起,單獨居住比較清靜自由,生活來源為養老金,還可以打點零工收入,逢年過節孩子看望一下,多少帶些米面油生活必需品,多少給點線,父母和孩子各自安好,贍養的問題很好解決,這也是農村老人最向往的日子,也是農村老人最幸福的時候。第二個時段依靠孩子居家養老。隨著年齡增長,身體越來越差,日常生活起居需要孩子的照顧,這個時候就開始進入依靠孩子照顧的居家養老時段。
三,依靠孩子的居家養老時段,根據各自家庭的實際情況,也可以有幾種模式:
1,幾個子女中其中一個,可以是兒子也可能是女兒,家庭居住條件和經濟條件相對好些,夫婦二人思想開明,比較孝順,主動把老人接到家里,長期居住,精心照顧,其他子女無須出錢出力,只需逢年過節前往探望就行,大家相安無事,其樂融融,老人生活幸福。
2,幾個子女中有忙有閑的,有窮有富的,但讓誰獨立承擔贍養老人都有一定難處,通過協商拿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意見,大家共同出錢讓其中一個照顧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大項開支共同承擔,這樣老人可以長期在一個孩子家居住,生活相對穩它。
3,幾個子女誰都不想長期伺候,老人只能在幾個孩子家輪流吃住,生活的好不好另當別論,不管怎么樣,最起碼可以有飯吃有房住。而最不可思議的是,有的老人一個孩子或幾個孩子,既不出錢也不出力,有的長期外出,沒有人贍養老人,老人實在艱難,被逼無奈找鄉村反咉,有時間問題沒解決反而招來責罵。有的老人索性不再依靠子女,自己艱難度日,孤獨終老,慢慢的老人對生活感到絕望,自尋短見的大有人在。
四,隨著農村老齡化的到來,農村贍養老人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需要多方努力共同解決。
1,國家要逐步提高農村老人的養老金標準,鼓勵居家養老,同時鼓勵農村大力發展社會化托老院,引導老人入住養老,以減輕子女們的負擔。
2,相關部門要大力弘揚愛老孝老的光榮傳統,加強正面引導和教育,同時對不贍養老人的行為加大處罰力度,進一步在農村營造尊老愛老孝老的社會氛圍。
3,做子女的要盡義務。百善孝為先。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作為子女一定要主動履行自己贍養老人的義務,既是法律的的規定,也是做人的本份,老人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
在最后愿意與大家分享一下農村人總結出的幾句話,雖說不上是至理名言,也頗有幾分道理。
1,孝順老人與否不在乎子女窮富,但富了比窮了強。
2,孝順老人與否不在乎子女多少,多了不一定比少了好。
3,孝順老人與否不在乎兒子和女兒,大部分女兒比兒子強。
4,孝順老人與否不在乎兒子和女兒,關鍵是看兒媳和女婿,兒子好不如兒媳好,女兒好不如女婿好。
5,百日床前無孝子,但在病房或病床前照顧老人的時間女兒要比兒子兒媳多。
6,幸福的老人總是相似的,子女們孝順,不幸福的老人各有各的不幸,但子女們不孝是其中的重點。
中國人口老齡化是趨勢,國家也在積極扶持與養老相關的產業,但有一點要搞清楚。如果是孤寡老人的話,政府肯定是會給予一定的照顧跟補助的,但如果是有子有女的話,那贍養老人的問題只能是“自掃門前雪”,自己的子女贍養自己家的老人,別無他法。
據我了解的,對于農村的一些孤寡老人,當地的村委會跟地方政府都是可以申報五保戶的,如果有耕地,村里還會組織人幫忙耕種、收割,如果自己不想耕種,還可以轉包給村里人。所以,結合國家的補助, 以及耕地的收入,雖然過不上什么舒心的生活,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絕對不是問題。
但話說回來,既然說到了養老、贍養老人問題,如果沒有子女,這是整個社會以及國家應該關心的問題,但如果子女健在,且身體健康,又有獨立的生活能力,那么贍養老人、養老的這個問題,首先要考慮和負責的不應該是他們的子女么?難道自己的子女不打算贍養自己的父母了?反過來要求國家幫忙贍養?
更讓我不理解的是,大多數人都在糾結“老了”以后怎么辦?那年輕的時候都在干什么?我在農村生活那么多年,除卻那些遭逢大難致貧的家庭,還真沒見過幾個勤快家庭能揭不開鍋的,他們日子過得雖然精打細算,但每年都會有些結余,如果積攢下來,不說老了豐衣足食,但絕對不會擔心自己的基本生活保障。
所以,贍養老人不要指望國家,也不能僅靠子女,養老問題還是要靠自己想辦法。
老人贍養的問題一直是個備受關注的焦點,在農村更為突出,如果兒女孝順了還好,兒女不孝了還得靠自己。拋開兒女來看,城市中的老人一般都有退休金,年老的時候可以到養老機構安度晚年;但是作為農村人,年輕的時候就沒有穩定的收入,更不用說年老的時候有退休金了。以前,在農村也沒有健全的養老機構,所以農村人的養老多是靠自己,靠鄰里之間互相幫助。現在不一樣了,政府針對農村養老的相關法律和機制逐步完善了,還有各種商業保險可以選擇。所以,農村贍養老人的問題基本上是有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