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戶口小孩能上學嗎
流動戶口小孩能上學嗎
在外打工,外地戶口小孩上學現在也方便,國家都實現了九年義務教育,在哪里讀書都一樣。不要上太好的學校,外地人經濟來源有限。
流動人口容易上學的城市是三線,四線城市吧
戶口在外地,孩子為什么來到當地?如果來當地理由合理,例,隨打工父母,或經商父母來到當地,完全可以在當地適當的學校就讀。
如果來當地無正當理由,又無監護人,在當地就讀就困難了。
為 嚴格落實省、市教育行政部門《關于進一步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工作的通知》精神,貫徹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工作“以流入地政府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的政策,現在各市正在完善工作措施,保障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根據《天水市麥積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管理辦法》(麥區教體發〔2015〕233號)和《天水市麥積區2018年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工作方案》(麥教育發〔2018〕15號)文件精神,麥積區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嚴格實行“劃片招生、就近入學”的原則。
外來務工及經商人員子女申請學位須提供以下材料:
(1)父母(法定監護人)戶口簿或有效期內的居民身份證;
(2)父母(法定監護人)與務工單位簽訂的正式勞動合同;
(3)父母(法定監護人)住所證明材料;
(4)經商人員須出示工商營業執照,納稅證明材料;
(5)一年級入學需提供兒童預防接種卡,七年級入學需提供小學畢業證明;
(6)父母雙方及隨遷子女入學當年5月31日前在麥積區公安部門辦理的《居(暫)住證》,地址應與住所證明相一致;
(7)在戶籍所在地所屬鄉鎮(社區)辦理的《流動人口婚育證明》。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法定監護人)可以持以上證件(原件)于每年暑期學校招生期間在服務片區學校進行登記,辦理入學報名相關事宜。
如果申請學位人數超過學校供給學位數時,優先安排符合“兩個一致”(戶籍、住所)的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然后按戶籍注冊時間、入住時間先后安排學位,仍然不能解決的由麥積區教體局統籌安排在相對就近的學校入學。
學校嚴格執行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紀律,不準舉行書面考試、面試或其他形式進行選拔性招生;不準收取擇校費或與入學掛鉤的贊助費;不準擅自接收不符合入學條件的學生;不準拒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適齡兒童、少年隨班就讀。
擴展資料:
《流動人口隨遷子女在杭州市區接受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管理辦法(試行)》將于2017年9月1日起施行。《管理辦法》共四個部分,分別對“適用范圍”“就讀條件”“就讀手續”“工作要求”做出了具體規定。
適用范圍
以杭州市為例,年齡在3至14周歲非市區戶籍的流動人口隨遷子女,根據《義務教育法》及有關學制規定,3至14周歲屬于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適齡兒童。
《管理辦法》的適用地域為上城區、下城區、江干區、拱墅區、西湖區、濱江區、蕭山區、余杭區、富陽區、杭州經濟開發區、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大江東產業集聚區(以下簡稱市區),不包括桐廬縣、淳安縣、建德市、臨安市四縣市。
《管理辦法》除按照相關教育法律法規對年齡作出具體規定外:
1、就讀和入園條件只限定在適齡兒童少年本人持有杭州市區范圍內申領的有效的《浙江省居住證》這一個要求上。
2、以后憑適齡兒童少年本人的有效居住證就可以在市區入學(入園),不需要再提交家長社保證明、家庭房產證明等材料,簡化報名手續,方便家長報名。
3、流動人口居住證量化服務制度出臺后,市教育局還將與市流動人口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等部門一起,在居住證量化服務制度框架內研究制定積分入學辦法,使入學(入園)報名更加方便簡捷,使隨遷子女入學(入園)安排更加科學合理。
就讀手續
1、關于就讀責任地的確定。
《管理辦法》規定,居住證持證兒童在市區申請入園和入學,由實際居住地所在區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實施。實際居住地以入園和入學報名時居住證登記信息為依據判斷。
2、關于符合條件兒童就讀的錄取和統籌安排原則。
《管理辦法》規定,申請人應在規定報名時間內到教育服務區小學(幼兒園)報名,并提供適齡兒童本人的有效居住證原件及復印件。
安排原則:各區應根據隨遷子女取得有效居住證的時間先后排序,按照就近(相對就近)的原則,統籌安排入園和入學。流動人口居住證量化服務制度實施后,各區應根據隨遷子女父母雙方或一方的量化分值按高低排序(以分值高的一方為準),按照就近(相對就近)的原則,統籌安排入園和入學。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外地戶口孩子的上學問題
孩子是異地戶口,可以在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工作或居住地就近上學。適齡兒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義務教育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為其提供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條件。
《義務教育法》
第十二條適齡兒童、少年免試入學。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
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在非戶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適齡兒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義務教育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為其提供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條件。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軍人子女接受義務教育予以保障。
孩子戶口在農村,房子在城里,到城市上學就必須遷戶口,請問有必要嗎?
你好,我是小農夫。這事剛好發生在農夫身上。這是一道選擇題,看你要選孩子的學習,還是選擇村里的福利了。下面小農夫來詳細分析下。
農村戶口的好處。最直觀就是將來村里拆遷補償可以分多一份錢,還有村集體效益好,每年的分紅可以多分一份錢。但最可惜的是農村戶口遷出來城里了,就不可能再回遷到農村了。哪怕你有后臺,能再遷回村,村集體肯定不會同意多分一份錢出來的,錢誰都不嫌多。
城市戶口的好處。可以讀到優質又便宜的公辦學校,不用去讀貴價的私立學校。首要條件就是城里必須房子,和孩子的戶口在房子戶口本里,才有機會參加搖號。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在幼兒園已經有明顯的對比了,公立幼兒園1個月1100元,私立2800元。
農村有農村好,城市有城市好。最遺憾的是只能二選一。你必須考慮的問題是,村里將來發展潛力怎樣,還是孩子學習放在第一位。
我的選擇是?
我選擇了放棄孩子的農村戶口。我戶口在惠州農村的,我老婆戶口是廣州的,孩子的戶口改廣州了,因為我們看重孩子的將來,以后就要靠他自己了,起碼給了個好的學習環境他,所以我們一致選擇都是在廣州。我們村有分紅,最多那年按人頭分每人5000元,上年效益差只有每人1000元。但孩子讀書價格差太遠,還有就師資,廣州公辦幼兒園和私辦的不是差那么一點。所以我們選擇放棄孩子的農村戶口。
我是農夫分享農村身邊事,
關注食品安全!
謝邀,國家有無統一政策,不太清楚,好像曾經有過中央通知精神,要求各地妥善解決好進城農民工子女入學問題。流動人口的范圍和定義就更寬了,子女在戶口異地讀書,各地方行政主管部門,都有具體的管理辦法,據我所知,各地規定千差萬別,沒有統一標準。
以上是律師為大家講解的關于”流動戶口小孩能上學嗎“的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