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如何訓練幼兒的觀察能力
簡述如何訓練幼兒的觀察能力
針對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具體訓練方法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很多孩子具有的特點。年齡越小,控制注意力的時間越短,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一次集中注意力時間至多也只有15分鐘。這是由于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夠完善處在發育當中,注意力不集中這種情況將隨著年齡的增長漸好轉。而小學要求學生上課要坐40分鐘,然而我們并不能被動地等待孩子的自我發育的完善,否則將影響學習效率及學習成績。因此,對于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可進行一定的具體訓練,以提高注意力,適應課堂生活。我現舉具體操作方法給大家作參考,尤其第一條,是我孩子最喜歡玩的游戲:
一、玩撲克游戲??慑憻捵⒁饬Ω叨燃泻涂焖俜磻芰Α?/p>
取三張不同的牌(去掉花牌),隨意排列于桌上,如從左到右依次是梅花2,黑桃3,方塊5、選取一張要記住的牌,如梅花2,讓她盯住這張牌,然后把三張牌倒扣在桌上,由家長隨意更換三張牌的位置,然后,讓她報出梅花2在哪兒。如她說猜對了,就勝,兩人輪換做游戲。隨著能力的提高,家長可以增加難度,如增加牌的數量,變換牌的位置的次數和提高變換牌位置的速度。
這種方法能高度培養注意力的集中,由于是游戲,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非常受孩子歡迎,玩起來孩子的積極性很高。每天堅持玩一陣,注意力會有所提高。這是我發明的辦法。我孩子當時玩起來興致頗高。他上小學時注意力非常集中。得益于小時候我采用多種靈活多樣的方式培養他的注意力。
二、買一些智力訓練的書,每天堅持做練習。
一些鍛煉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的圖文,如走迷宮,在一大堆圖中找某樣東西,找異同(同中找異,異中找同),比大小、長短,在規定的時間內把一頁圖中的物品記住,然后合上書讓她報出來。等等。時間不可過長,但往后可延長練習時間,一定要每天堅持練。做對給紅五星獎勵或打分。
三、玩“開火車”游戲。
這種游戲要三人以上,一家三口就可以完成,當然如果有爺爺奶奶或其他參加,那就更好了。為了敘述的方便,現以三人為例,方法是:三人圍坐一圈,每人報上一個站名,通過幾句對話語言來開動“火車”。如,父當作北京站,母當作上海站,孩子當作廣州站。父拍手喊:“北京的火車就要開?!贝蠹乙积R拍手喊:“往哪開?”父拍手喊:“廣州開”,于是,當廣州站的兒子要馬上接口:“廣州的火車就要開。”大家又齊拍手喊:“往哪開?”兒子拍手喊:“上海開”。這樣火車開到誰那兒,誰就得馬上接得上口?!盎疖嚒遍_得越快越好,中間不要有間歇。
這是我少年時代同學聯歡會上玩的游戲。這種游戲由于要做到口、耳、心并用,因此能讓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時也鍛煉了思維快速反應能力,而且這種游戲氣氛活躍,能調動人的積極性,孩子玩起來,樂此不疲。
四、玩乒乓球干擾注意游戲。
本來一個人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就不容易,如果旁邊再有人進行干擾,你會覺得更難以集中注意。比如你在做作業時,旁邊正上演吸引人的電視節目,你就會分散注意力,然而正因為有干擾,有難度,才能在人為設置的更困難更復雜的情境中,訓練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有一次,我和五歲的孩子在玩乒乓球,我讓他用把球放在球拍上,繞桌子行走一圈,要求乒乓球不能掉下來。我在旁邊進行搗亂,但不能碰到他的身體。一會兒拍手跺腳,一會大喊大叫,還一邊說“掉了!掉了!”他忍不住就笑了,但為了不輸給我,又不得不保持鎮定和注意力集中,繼續完成游戲,一圈走下來,我倆笑得前仰后合,流淚不止。此外還有類似的這種游戲,對提高注意力非常有效。
當然,培養兒童專注力的方法有很多,其具體實施方法也不盡相同。家長可根據孩子專注力發展的特點,采取適當的方法,有計劃、有目的地訓練和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只要你采取科學的方法和態度,努力去做,一定會取得成功的。
——發表于2003年第9期〈家教博覽〉
先給幼兒辨認各種形狀。接著辨認各種顏色。讓幼兒將各種同一性狀的物品分類或者放入同樣的孔。逐漸進一步發展到找出圖片里邊兩張圖之間的差異。
提高教師在區角活動中的觀察,分析,指導能力: 1、觀察幼兒需要,了解實際水平 觀察是實施有效指導的前提,沒有細致的觀察,就談不上正確有效的教育方法。教師要正確指導區域活動,要觀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導在后?! ?.觀察幼兒的興趣點,及時加以引導 只有觀察發現幼兒的興趣點,教師及時加以引導,才能充分發揮幼兒在活動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并且提高游戲水平。 3.通過觀察來檢驗教育目標的制定是否正確,及時調整目標 孩子是一個發展著的人,教師必須制定出符合幼兒年齡特點,針對性強的、有漸進發展性的目標。這樣才會使游戲開展得有意義,才能指導教師的教育行為,不斷提高游戲質量,最終使孩子們在游戲中不斷地得到發展。 4.觀察發現幼兒的困難和需要,及時幫助和解決 在開展活動區游戲時,教師應隨時觀察幼兒的行為表現,及時發現幼兒在活動中即將出現的問題以及需要時,教師應及時給予恰當的指導、幫助。 5.觀察幼兒的表現分析問題,是采取措施解決問題的前提 在區角活動時,經常會發生一些問題需要教師來處理,如果沒有觀察到事情的過程,就很難做出正確的分析,處理問題時就不會公正、客觀。因此,每個細節都需要教師細致入微的觀察。這些細節都是環環相扣,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觀察不只是眼前的瀏覽。
你的孩子如果到了一定年齡繪畫仍然停留在符號化概念化,畫面空洞無新意,那首先是觀察出問題了。
通過觀察,發現事物內在結構與秩序,拓展知識框架,為創作打基礎。
觀察不等于看。觀察比看要更仔細些, “觀”就是“看”,“察”除了看的意思外,還有調查的意思。觀 察是仔細的察看。
就是運用我們的各種感官——眼、 耳、鼻、舌、身(皮膚)去接觸、認識、思考客觀事物。對事物獲得全方位認知和體驗。
“看”是粗略大致的瀏覽。
如果僅是漫無目的的瀏覽,有些重要的信息捕捉不到,就會抓不住事物的特點,找不出事物之間的聯系,無法促進認知能力的提高,創作就容易概念化了。
基于“兒童好動,注意力易轉移”的特點,在繪畫時如何引導兒童進行觀察呢?
——讓孩子帶著目的有序察看。
即由外到內,由表及里,從整體到局部地進行觀察。
那么觀察什么呢?是對物體的外形、色彩、質感甚至空間位置做有序地觀察。對事物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綜合成有用的信息儲存在大腦,用于繪畫中。
例如:寫生畫水果,首先引導兒童從不同角度觀察水果的外形色彩,用手觸摸它,感受水果的軟硬粗糙還是光滑細膩等質感。
其次可切開水果,觀察內里的結構,皮肉核組織。這時的眼睛就像是顯微鏡下似的觀察細節了。甚至還要嗅一嗅嘗一嘗……
孩子對水果有了全面認知,他就會合理的組織出自己的繪畫語言“說話啦”?線條也會生動起來,色彩豐富有變化。
在觀察時就如同用眼睛去“觸摸”。感受形體的起伏變化。
觀察小技巧:
觀察時仿佛有一只小小螞蟻在形體的內外輪廓上爬行,在坑洼的外形上小螞蟻如同越高山翻峻嶺,視線跟隨它起起伏伏,筆尖也在跟隨視線移動……這時兒童的感覺就會敏銳細膩起來,筆下的線條也生動有變化。
因此有目的引導兒童觀察是很有必要的,有經驗的老師會帶著孩子一步步深入體會,兒童意識到了這些特征,繪畫時他就能應用上。意識不到等于視而不見,畫面當然會空洞無趣,概念化。
以上是律師為大家講解的關于”簡述如何訓練幼兒的觀察能力“的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