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
主要作用:
1、實行信息披露,可以了解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財務狀況及其發展趨勢,從而有利于證券主管機關對證券市場的管理,引導證券市場健康、穩定地發展;
2、有利于社會公眾依據所獲得的信息,及時采取措施,做出正確的投資選擇;
3、也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廣大股東及社會公眾對上市公司進行監督。
信息披露主要內容: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主要分為定期報告和臨時報告兩類:定期報告包括年度報告和中期報告。中期報告分為前半個會計年度的半年度報告和季度報告。
季度報告分為一季度(春季度)報告和三季度(秋季度)報告。 臨時報告包括的內容和形式較為廣泛。較為常見的有股東大會決議公告、董事會決議公告、監事會決議公告。其他重大事項也會由一些中介機構同時發布信息,如回訪報告、評估報告和審計報告、律師見證報告等等。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下中報,年報,季報等的時間發布和相關規定!
1、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時間:每年1月1日——4月30日。
2、上市公司中年報披露時間:每年7月1日——8月30日。
3、上市公司季報披露時間:
1季報:每年4月1日——4月30日。
2季報(中報):每年7月1日——8月30日。
3季報: 每年10月1日——10月31日
4季報 (年報):每年1月1日——4月30日。
注:1、遲發季報處罰:股票將遭停牌. 1季報在4月30日前,3季報10月31日前未披露季報的上市公司,前者自5月1日起,后者自11月1日起,交易所將對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種實施停牌,同時對公司及相關人員予以公開譴責。
2、遲發年報、中報處罰:與遲發季報處罰類似,即從規定披露時間結束日止,凡是未作披露的上市公司,下個月第一天起實施停牌。
那么對于上市公司推遲發布公告的特殊情況來看,可能有以下幾種可能:
1)嚴重違規,需要自查,所以推遲發布,往往意味著公司出現了重大問題,就好比前期的樂視網、康得新等,就是以為無法體現出年報的真實性,所以推遲了發布。往往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一種公司出現重大風險和危機的信號。
2)上市公司推遲出半年報的原因一般是突然來了其他任務,工作量太大沒有完成,某個財務部的同事突然生病請假,或者公司發生重大事項、資產重組等等。
就好比2017年的時候,14家上市公司就延期至4月發布2016年年報的公司中。其中中安消等三家公司正在停牌重組,相關公司給出的理由也基本類似,因負責公司年度財務審計工作的審計機構也正全力推進公司的重大資產重組審計工作,導致審計工作尚未完成,為保證定期報告編制質量和信息披露的準確性,所以申請延期披露財報。
總結
所以,有特殊原因的,可以給予一定時間的放寬!但是如果沒有特殊原因,而造成的年報推遲2個月才發布的,估計就“兇多吉少”了??!就像一家公司,如果推遲2個月發放員工的工資,你認為還有好事嗎?
?點贊關注我?帶你了解更多財經和投資背后的真正邏輯。謝謝您的支持,一家之言,歡迎批評指正。
為了保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合規性,我國先后頒布了一系列涉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等。根據上述法律和行政法規,上市公司必須公開披露的信息內容主要包括:招股說明書;上市公告書;定期報告(包括年度報告、中期報告、季度報告);臨時報告。這里的報告包括財務報告,財務報告中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財務報表附注、財務情況說明書等是必須披露的。
每個說自己想上市的公司,有必要先了解公司實際控制人為什么上市。想靠造假上市,遲早會自食惡果?,F在違規成本不斷提高:以前的規則是,參與索賠的股民才能獲得賠償;新《證券法》變更了規則,沒有明示不索賠的股民都能獲得賠償。最近ST中安公告,公司已經接到索賠申請超過四億。合法經營的上市公司才能長久,不要去想違法做事了。
然后需要了解公司的主營業務是什么,查一查是否屬于被限制產業:農業、漁業、地產、污染環境的、產業負面爭議較大的等公司,IPO不太受歡迎,上市難度很大。沒有被限制的產業,利潤滿足最低指標要求,可以籌備IPO。
在我國上市大致可分為:改制、上市輔導、IPO申報、股票發行,上市后進入新階段。
一、改制階段
1、公司選擇哪個板塊上市:主板和中小板、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
可以查看一下公司的競爭對手都是選擇在哪個板塊上市的,參照他們選擇的板塊。盡量選擇離自己較近的交易所上市。比如,廣東公司可選擇在深交所上市。
2、選擇財務顧問:做“臟活”,事先將公司財務不規范的地方進行改善。后續中介進場時展現的是合法合規的財報。
3、選擇合作的中介機構: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師、律師事務所、券商等。簽訂協議,明確彼此的職責。
4、成立內部IPO籌備團隊:通常有總裁辦、法務、財務、HR代表參加。
5、公司重組
1)資產處理:剝離不良資產,留下優質、核心資產。
2)成本管控:控制公司大筆支出,如公司重組時員工賠付薪資計提,公司非合理合法支出項目的削減與管控。
3)股東確權:溯源,明確公司的最終股東。禁止持有公司股份的組織或人員需及時處理。
4)資產確權:公司要取得重要合同協議、各種產權證書。有些股東以房產入股但一直沒辦理產權登記,需要變更產權至公司名下。公司商標屬于被授權使用的,應明確商標歸屬,讓公司合法、繼續使用商標。公司所使用的專利,應獲得所有權或使用權,可繼續合法使用。
5)如有非民間資本持股,重組后需經過資產評估師評估資產,編制重組后的財報,交由會計師審計。
6、成立股份制公司:
1)編制發起人協議書,邀請發起人認股,簽署協議書。公司需取得各發起人及其法定代表人的營業執照復印件、簡歷,及決定入股的董事會決議。
2)擬定公司的注冊資本、股份發行額,預計公司未來三年利潤,交由會計師審計。
3)編寫股份《公司章程》,各發起人蓋章,交公司創立會批準。
4)編制《招股說明書》、編制《股份募集方案》。
5)各發起人繳納股金,取得會計師的《驗資報告書》。
6)確定公司常年財務公司(可由券商擔任)、法律顧問(可由律師事務所擔任)、證券托管機構(銀行托管)。
7)律師對以上文件出具《法律意見書》。
8)選舉公司的董事會、監事會,任命公司高級管理人員。
9)董事會通過公司上市的方案。
10)換領股份公司的營業執照。
二、上市輔導
輔導階段完成的事項有:
1)股份公司設立及其股權變更的合法性、有效性核查。
2)股份公司和控股股東人員、資產、財務分開,機構、業務獨立,各自獨立核算,獨立承擔責任和風險。
3)對公司的董監高,及持股5%及以上股份的股東(或其法定代表人),進行《公司法》、《證券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培訓。
4)成立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等機構,實現規范運作。依照股份公司的會計準則建立公司財務制度。
5)按內控標準進行內部控制的規范。
6)建立符合上市公司要求的信息披露制度。
7)識別、定義關聯方,規范股份公司和控股股東及其他關聯方的關系。
8)審查公司董、監、高人員及持股5%及以上的股東持股變動情況是否合規。
三、IPO申報
1、股改時,按有限責任公司凈資產1:1折成股份公司股份的,有限責任公司的運行時間可并入股份公司的運行時間。運行滿三年的股份公司,經中國證監會地方派出機構驗收符合條件的,可以制作IPO申報材料。
2、申報材料由各中介機構分工制作,最終由主承銷商內核、將申報材料提交中國證監會審核。
3、申報材料上報后,經過初審、發行審核委員會審核、上市委審議,科創板、創業板由證監會注冊,主板、中小板由證監會核準。
四、股票發行
1、取得我國證監會同意IPO發行的批文后,公司需要在證監會指定的媒體刊登《招股說明書》。
2、路演:先向機構投資者進行線下路演,介紹公司,說明公司的投資價值。根據參與配售機構的報價綜合確定發行價格。之后在網上向散戶進行路演。網下向機構投資者配售股份。網上向廣大投資者發行股份。
3、搖號、繳款、正式上市交易。
五、發行后
公司IPO只是一個階段,股票正式發行后,公司進入完全不同于過往的全新階段。
1、持續督導期內,中介機構會繼續關注上市公司動態,對其不合規之處進行指正、指導改善。同時,公司也會受到交易所的監督。
2、持續督導期后,廣大投資者主要從公司披露的信息了解公司:規范治理能力、持續盈利能力、未來發展戰略。如果公司虛假披露、不規范運營,將承擔民事、刑事責任。
總結:
一家公司準備上市,至少需要按照上市公司要求規范運行三年。如果公司在籌備IPO前,內控、管理體系很完善,財務報告經過審計可以公布,可以不用花三年時間籌備。如果內部管理體系比較薄弱,需要籌備的時間會相對較久。
只要產業被支持,公司合法、符合規則,利潤達標,上市是可以實現的目標。
靠花式財務技巧“裝點”財報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造假的公司終將被市場拋棄。IPO常態化后,合規、誠信、持續盈利的公司更受投資者青睞,是穿越牛熊的“白馬”。
會呀,高管變動正常。
年報,中報、季報都是有自己的一個發布周期和時間限定的。有的上市公司可以提前發布,有的上市公司會較晚發布,其實都是根據一個自身的情況而定的。
有些上市公司可能為了配合主力的洗盤吸籌,稍晚發布自己的年報,中報。而有些上市公司,不需要如此,并且早早已經統計好了數據,那就早些發布,還能起到一個利好最大化的效果。
但是無論早還是晚,上市公司的年報,中報,季報都是有一個時間規定的。
1、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時間:每年1月1日——4月30日。
2、上市公司中年報披露時間:每年7月1日——8月30日。
3、上市公司季報披露時間:
1季報:每年4月1日——4月30日。
2季報(中報):每年7月1日——8月30日。
3季報: 每年10月1日——10月31日
4季報 (年報):每年1月1日——4月30日。
也就是說,如果未曾在這個規定周期內發布年報,季報,那么就會受到處罰,股票將遭停牌。1季報在4月30日前,3季報10月31日前未披露季報的上市公司,前者自5月1日起,后者自11月1日起,交易所將對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種實施停牌,同時對公司及相關人員予以公開譴責。
遲發年報、中報處罰:與遲發季報處罰類似,即從規定披露時間結束日止,凡是未作披露的上市公司,下個月第一天起實施停牌。
其實,細心的投資者就會發現,一年之中,除了5-6月,9月,11-12月,其余的時間都有年報、中報、季報的發表。而許多主力和機構都會利用這種時間差來進行布局和洗盤。
就好比5-6月往往都是行情比較疲軟,震蕩下跌較多的時間,而來年的1-4月則是一個上漲概率較大,幅度較高的周期。而原因就是為了配合年報的利好。
所以說股市是有規律的!
沒有業績支撐的,漲起來,也會跌下去,早晚的事而已;
同樣的,有業績支撐的,跌下去,也一定會漲起來,時間的問題而已!業績越好的,增幅越穩定的企業,往往能夠給予股市帶來的上漲支撐力也越強!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點贊關注我?帶你了解更多財經背后的真正邏輯。
1.招股說明書。招股說明書應當根據《公開bai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內容與格du式準則》第一號編制,并應在承銷期開始前二至五個工作日內刊登公告,其原則是公司應充分披露與股票發行有關的信息,以利于投資者更好地作出股票認購決策。
2.上市公告書上市公告書是公司股票上市前的重要信息披露資料。
3.定期報告。定期報告是上市公司信息持續披露的最主要形式之一,包括中期報告與年度報告兩種形式。公司應于每個會計年度中期結束后60日(2個月)內編制完成中期報告,每個會計年度結束后120日(4個月)內編制完成年度報告,在中國證監會信息披露指定報刊上公布,并報中國證監會和證券交易所備案。
4.臨時報告。如果上市公司在經營過程中發生了某些重要事件,這些事件可能對股價產生影響,但廣大投資者卻尚未得知,這時公司應立即將該重大事件報告證監會及證券交易所,并在得到核準后,再以臨時報告的形式向社會公眾說明事件的實質。
以上是律師為大家講解的關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的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