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工作社保交15年和20年區別是什么
社會基本保險是現代人的必備保障,尤其是對于年輕人而言,更應該從剛參加工作就開始參加社保,為老有所養和病有所醫做好準備。
社保繳費時間長短,直接影響社保待遇,這是由《社會保險法》規定的。
就以題目所述為例,繳費15年和25年的區別,主要在于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方面,醫療保險待遇。社保中的醫療保險,一般地方性規定是繳費20年、25年以上,退休后才可以享受醫療保障待遇。
這就是說,繳費25年滿足參保地規定的繳費時間要求,退休后就可以享受醫療保險待遇。而繳費15年,就目前的信息來講,肯定不滿足最低繳費年限要求,退休后無法享受醫療保險待遇。
我認為,這是參加社保繳費15年和25年最大的區別,關系到繳費時間滿不滿足要求,可不可以在退休后享受醫療保險待遇。
第二方面,養老保險待遇。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這是《社會保險法》對養老保險最低繳費時間的規定。
同時,我國的社會養老保險貫徹的一個重要原則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這就是說,同等條件下,繳費水平高、繳費時間長,則退休養老金肯定會比繳費水平低、繳費時間短的要高。具體的差距會有多大呢,下面從歷史數據和未來預測兩個角度來分析一下。
(一)歷史角度
現在退休的人,如果此前繳費是15年、20年、25年,他們的養老金差距會有多大呢?下面,我把繳費時間、繳納養老保險費金額、退休養老金、繳費/養老金的回本時間一起列表如下(計算使用QD市歷史數據)。
按照社平工資100%檔繳費15年,退休養老金為1051元,繳費20年養老金為1464元,繳費25年養老金為1931元。
以上三種繳費時間的養老金水平,與社會平均工資相比分別得出18.33%、25.53%、33.69%三個數據。這就是一個養老金/社平工資替代率的概念,即繳納養老保險時間越長,退休后養老金與社平工資相比的比例數越高,從而也就能夠更好地保障養老生活質量。
(二)未來視角
基于同樣的原理,現在的年輕人從25歲左右開始參加工作,同時參加社保繳納養老保險,如果繳費時間不同,對未來退休養老金會造成什么影響呢?
下面,根據QD市歷史數據進行測算,提供一張養老金替代率的數據表供大家參考。
根據表中的數據,如果參保人按照社平工資100%當繳費15年,,60歲退休時養老金可能僅為到時社平工資的22%。同等條件下繳費20年,這個數據就可能達到28%;繳費25年養老金替代率為34%;繳費30年養老金替代率為40%;繳費35年養老金替代率為45。
具體來講,如果35年后社平工資達到25000元,則以上四種繳費時間對應的養老金可能分別為5500元、7000元、8500元和10000元。
當然,未來延遲退休是大趨勢,如果是65歲退休,那么“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原則肯定還是會嚴格得到體現,養老金的多少還是會保持同樣的梯次關系。
可能有的人對此會考慮投保繳費和所得到的養老金之間,到底是不是劃算的問題。
在北京工作社保交15年和20年區別是什么?大家好,我是社保專家思之想之,社保交15年和25年,區別還是非常大的,一是社保繳費25年的養老金水平要遠高于15年的養老金;二是25年一般可以退休后不用繳費享受醫保待遇,而15年就不一定了。
社保25年的養老金水平遠高于15年
社保當中最重要的兩個保險是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養老保險要最低繳費滿15年,才能夠在達到退休年齡的時候按月領取養老金。
養老保險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養老保險繳費水平越高,繳費年限越長,養老金也就越高。
所以社保繳納25年的養老金水平要遠高于繳納15年的養老金水平,因為25年的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比15年多了十年的時間,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有多了十年的積累。
一般來說15年只是養老保險的最低繳費年限,所以退休后的養老金水平也是最低的,一般人可能拿到的養老金還達不到1000元每月。
關系著能否在退休后免費享受醫保待遇
醫療保險也要交滿最低的繳費年限,才能夠在退休后不用繳費,就能享受醫保報銷的待遇。
醫保的最低繳費年限,一般是男要滿25年,女要滿20年,所以如果說你只繳納15年的醫保的話,沒有達到當地的醫保最低繳費年限,那么在退休后無法不用繳費就享受醫保報銷待遇。
而醫保繳費滿25年,一般情況下都能夠在退休后不用繳費,就享受醫保報銷待遇,除非當地要求的醫保最低繳費年限高于25年。
需要說明的是,醫保的最低繳費年限,各地標準是不一樣的,有高有低,一般是男滿25年,女滿20年,具體的最低繳費年限,還需要以你們當地的政策為準。
可見,社保繳費滿25年,退休后領取的養老金比較高,而且一般也能達到在退休后不用繳費就能享受醫保報銷待遇的條件。
而社保只繳費15年,養老金水平是比較偏低的,而且也很難滿足在退休后不用繳費,就享受醫保報銷的條件。
所以大家要提高自己的社保繳費基數,提高自己的社保繳費年限,這樣退休后的各種社保待遇才會更高。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社保的制度。
當前我國社保的交保年限最低是15年。發放社保的時間大概是男60歲,女55歲。發放標準是參照中國的平均壽命71歲左右,也就是134個月左右,也就是說要在134個月內把所有我們交的社保的錢全部發放到位,超過134個月的部分就是我們賺的。
說到這里,我們不難想到。交15年,或者是交25年,都會在134個月之內把你所有交了的錢返還。不同的地方在于交15年和交25年每月返還金額不一樣,當然超過134個月的部分也不一樣。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只要我們能夠活到71歲以上,那么交的越多就越好。
當然,我們要考慮到現實的實際情況,我們不能夠只考慮到未來,我們還要考慮到現在。 我們在交社保的時候,要根據我們現在的實際情況,實際的能力去交,而不是說把一切都賭在未來。現在有能力可以多交一點,如果能力有限,可以少交一點,對于未來,夠用就行。
多交多受益,少交少受益。交25年要比交15年的多領退休金的。這是理論上的說法,實際也應該是這樣。交15年是最低所交年限,不能低于15年。現在社會上已經有實例了,多交多得,少交少得的退休例子了。
社保繳費15年和20年的區別在于:
①退休后養老金能領取多少有區別!
我們根據養老金公式來看:
月養老金=月基礎養老金+月個人賬戶養老金;
(1)月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所有職工的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2)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的余額÷計發月數(如: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
根據養老金公式來看,影響養老金的主要因素為:退休所在區社平工資、平均工資指數、繳費年限和退休年齡等。
假設兩人退休年齡、平均工資指數和退休所在地社平工資保持一致,且平均工資指數為1.2,退休所在地社平工資為8467元,退休年齡都為60歲,繳費基數為10000,則個人養老保險賬戶為10000*8%*12*15=144000元。
則15年繳費的月基礎養老金=(8467+8467*1.2)/2*15*1%=1397元;
繳費25年月基礎養老金=(8467+8467*1.2)/2*25*1%=2328.5元;
兩人的個人賬戶養老金都是144000/139=1036元;
所以繳費15年月退休金為1397+1036=2433元;
繳費25年月退休金為2328.5+1036=3364.5元。
②可不可以享受終生醫療報銷的區別!
因為社保法規定男性繳滿25年、女性繳滿20年醫療保險,到達法定退休年齡才可以享受終生醫療報銷,所以繳納15年的如果退休時不一次性躉足年限,就不可以享受終生醫療報銷,而繳納25年的就可以終生享受醫療報銷。
交社保的時間長短,直接影響著養老金的高低,也影響著醫保待遇和失業金領取的多少。交社保的時間越長,養老金越高,也更加會有機會享受終身醫保待遇。
一、一個類似案例的分享
老王和老蔡同在蘇州上班,兩個人60歲退休時的薪資都是6000元,蘇州的月平均工資8000元,繳費基數12000,平均工資指數為1.2。小王以前一直換著崗位工作,只繳了15的社保,而小蔡比較安分一共繳了20年。
那么個人養老保險賬戶均為12000*8%*12*15=172800元,兩人的個人賬戶養老金都是172800/139=1243元;
另外,老王繳費的15年月基礎養老金=(8000+8000*1.2)/2*15*1%=1320元;老蔡繳費20年的月基礎養老金=(8000+8000*1.2)/2*20*1%=2200元;
通過上面的計算,老蔡繳費20年社保后的退休金為3443元,而老王僅繳費15年社保后的退休金為2563元。這么一算下來,老蔡的退休金是老王的1.34倍。
二、交社保15年和20年,有兩個比較大的區別:
1.繳費年限越長,退休金領的越多。按照養老金的公式:
月養老金=月基礎養老金+月個人賬戶養老金;
(1)月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所有職工的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2)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的余額÷計發月數(如: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
根據這個公式,可以明顯地看出,繳費年限越高,養老金領的越多。所以,交社保,無論如何改變,都應該老實交,交的時間越長,等退休后,養老金就越多。
2.對醫保有一定的影響。繳費時間的長短對醫保影響比較大,尤其是對職工醫保影響最大。大部分城市都是需要職工繳滿一定年限后才能享受終身醫保的待遇,比如在北京男性需要繳滿25年,女性需要繳滿20年才會享受這個待遇,而在上海情況就不一樣,無論男性還是女性,只要繳滿15年都可以享受終身醫保。
3.對失業險也有一定的影響。如果失業前,繳費的年限越長,能夠領到的失業金就越多。比如在深圳,繳滿10年以上,如果失業了,可以領到24個月失業金,這對失業的人應該是一項非常豐厚的保障。
總之,國家規定繳滿15年以上,才能享受養老金的待遇,但這是最低的要求,如果想要在退休時能夠領的更多,享受更好的醫保待遇,那就盡量繳,繳社保的時間越長,一定越好。
回答你的問題,我們要先了解一下我國領取養老保險金的政策,它分為兩部分,一是基礎養老金,二是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是一個省級或一個市級行政單位統籌安排一個基數,也就是說每個地區每年有個地方標準,退休人員都以這個為準。再就是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算方法,退休后,你所繳納養老金個人賬戶中的總額,一年一年的累積總和,多交一年就多存入一年的費用。比方說你交了15年你的個人賬戶養老金有30000元,你交了25年你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可能就有50000元。法律規定,按現有平均壽命是71歲零7個月,減去60年(歲),即用139個月去除你的個人賬戶總額得到就是你退休工資的個人賬戶部分。30000/139=215元;50000/139=359。很明顯交15年和交25年的區別了。你的退休工資=地方基數+個人賬戶部分。(大致是這樣計算的,具體的以社保機構為準)
樓主您好,社保交15年和交25年會有什么樣的區別呢?我們都知道養老金的待遇是根據我們養老保險的累計參保年限來決定的。也就是說我們的參保年限越長,那么也就意味著將來所獲得養老金的待遇也就會更高一些。那么如果一個人按照15年來繳納自己的養老保險和按照25年來繳納基本養老保險,那么很明顯,25年的交費遠遠要高于15年交費所獲得養老金的待遇。
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你按著15年來繳納自己的養老保險,都是按照最低繳費標準來交納費用的,那么按照15年來繳納自己的養老保險,那么往往獲得養老金的待遇大概也就是在800元到1000元左右,但是說如果自己的實際繳費年限達到了25周年,那么獲得養老金的待遇大概是在1500元到2000元之間,所以說他們二者之間還是有一個明顯的差距。
那么如果自己滿足15年的累積繳費年限,但是還沒有到達正常的法定退休年齡的話,我個人建議還是要繼續參保,自己的養老保險的累計繳費年限,因為畢竟保證自己擁有足夠長的累計繳費年限,那么將來才會獲得一個最大化的養老金的收益,實際上你多交的這部分錢最終受益的還是我們本人,自己對我們本人是有好處的。
感謝閱讀,請加我的關注。
樓主您好,社保交15年和交25年有什么區別?社保交15年和交25年,在這個累積繳費年限尚有10年的區別,當然最終辦理退休享受養老金的待遇上也是有一個本質的區別的。基本上交費25年的個人的這個退休金待遇,要遠遠高過交費15年的個人的退休金待遇。
15年是我們國家規定的一個最低累計繳費年限。那么如果僅僅按照一個最低繳費年限來繳納自己的個人社保的話,往往獲得的退休金待遇相對來說也是一個最低標準。所以說想要在獲得一個更高的養老金待遇,那么就要在15年的基礎上繼續參保自己的養老保險,也就是說參保到25年左右的話,那么實際上自己所獲得的養老金待遇要遠遠高過,15年的一個養老保險的繳費待遇。
所以他們二者還是有一個很明顯的區別的。當然有些人因為不具備條件來交費25年,比如說自己交了15年的一個社保待遇,就已經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齡,那么這種情況下就只能辦理退休了,所以說如果自己想參保一個更長的一個繳費年限,那么就要在自己一個比較年輕的一個這樣的一個年齡段,參保基本養老保險,這樣的話,就可以獲得一個較長的累計參保年限了。
咱先來盤點一下他們相同點:
1、喪葬費相同。也就是說如果它們同年同月同日死,傷葬費是相同的。并不會因為多交而多得。
2、都有退休金。15年繳費就允許辦理退休的,交15年和25年都有退休金,當然她倆的退金含金量不同。
3、兩者領完個人賬戶金額的時間差不多,領完都無法繼承。
4,遺屬待遇相同, 如果配偶退休無退休金,孩子未成年都會享受補貼的。
再說兩者區別:1、工齡不同,影響醫保退休。養老保險最低交費年限15年,而醫保須交25年(有的地區20年)很明顯,如果你只交了15年,是不法辦理醫保退休的,必須在退休的時候補齊醫保欠費。
2、繳費金額不同。如果你一直由單位交,感覺不太明顯,當然個人部分由單位代扣。如果你是以自由職業者投保多交十年經濟壓力會很大。
3、退休金不同。工齡越長,繳費越多退休金越多。25年會比15年的工資高很多,究竟能高多少取決于所在地、繳費檔次和你退休的時間等因素。
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社保也會不斷調整,男性延退目前一直沒有具體實施,只能且行且看且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