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企業生產經營應納稅所得
合伙企業生產經營應納稅所得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按照前款所稱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包括合伙企業分配給所有合伙人的所得和企業當年留存的所得(利潤)。先分后稅,合伙企業不繳納企業所得稅,由合伙人分別繳納所得稅,自然人繳納個人所得稅,法人繳納企業所得稅合伙企業,性質是合伙組織,合伙人對合伙組織的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因此也不具有法人資格。合伙企業只具有相對獨立的人格,在承擔債務責任方面,合伙人與合伙企業則具有連帶關系。
一種是工資的個人所得稅及明細申報。這個是每個月正常申報就行
一種就是按照利潤額交的個人所得稅,這種的就得按季預繳,年終匯算
跟所得稅的形式一樣,只不過是交的個人所得稅。但報稅的時候又不是在個稅申報軟件報。而是從地稅網上直接申報。
謝謝邀請!
根據你提的問題,判斷你們是個人合伙企業,按規定利潤分紅應繳納個人所得稅。
1.合伙企業的個人納稅多少與分紅額的多少有關,因為你沒有具體介紹有多少合伙人,是否平均分配或每個人具體多少,因此具體數額沒法計算。
2.個人合伙企業所得比照個體工商戶所得按5%—35%的超額累計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
如有疑問,歡迎咨詢。
合伙企業的合伙人,先分紅再交個稅,即先分后稅。
合伙企業的個稅計算是以稅前利潤按各合伙人的股份比率計算出每個人分配的利潤,扣除個稅允許稅前扣除額42000,(每月3500),再按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適用5級累進個稅稅率表計算應繳的稅額。 用于計算個人所得稅的基礎是:合伙企業收入總額—生產經營成本費用、損失—費用扣除標準=應納稅所得,再用應納稅所得對應的稅率表中的級次計算應繳納多少個稅。 稅率表如下:級數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
中國個人所得稅的征收方式實行源泉扣繳與自行申報并用法,注重源泉扣繳。
個人所得稅的征收方式可分為按月計征和按年計征。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業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特定行業的工資、薪金所得,從中國境外取得的所得,實行按年計征應納稅額,其他所得應納稅額實行按月計征。計算方法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扣除標準3500元/月(2011年9月1日起正式執行)(工資、薪金所得適用) 應納稅所得額=扣除三險一金后月收入-扣除標準
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類型都是繳納企業所得稅的,還有一些無需繳納企業所得稅的情況,包括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中的自然人合伙人等等。
1. 無需繳納企業所得稅的情況
(1) 個體工商戶
對于個體工商戶,如果是查賬征收,那么經營者按照5%-35%的五級累進稅率來繳納個人所得稅。但是實際中更多的是核定征收,包括定期定額征收和定率征收的方式。比如,某地規定收入在2-5萬的,對于經營者按照0.5%的核定征收率來征收個人所得稅。
(2)個人獨資企業
對于個人獨資企業,在查賬征收的方式下,應納稅所得=收入-成本費用損失等,然后再按照金額所適用的5級累進稅率表來計算應納稅額。
在核定征收的情況下,也區分核定應稅所得率和固定征收率。比如,某地的政策是可以核定應稅所得率為10%,那么就是按照收入*10%來計算應納稅所得,然后再通過5%-35%的累進稅率來計算應納稅額。有些地方是直接核定一個固定的征收率,比如這里的1.5%,有可能是某地的固定征收率,或者是核算下來大概的稅負比例。
(3) 合伙企業
對于合伙企業,我們要區分清楚合伙人的類型。法人合伙人是繳納企業所得稅,個人合伙人是繳納個人所得稅。
2. 1.5%的個人所得稅
在過去,不少園區的確實有這樣的核定政策,吸引企業前去注冊,很多文章也都以此為標題吸人眼球,但是在這樣低稅率的標題背后,老板們還是需要考慮更多的問題:
(1) 首先,是否適合去注冊。從目的、未來發展等多角度考慮,這樣的企業是否適合公司的發展,從節稅的角度,這樣的業務模式是否合理。
(2) 其次,考慮現實情況。現在各地核定政策有所收緊了,在部分城市的部分縣區還可以申請,并且有些也不是隨便就能設立,有的不允許注冊后隨便注銷;有的每年有新設的數量配額;有的設立有苛刻的條件,所以,要具體了解清楚。
(3) 再次,注冊的方式有自己去注冊和專業公司到當地注冊的方式。專業機構會收取初始注冊費,后期管理費(可能是打包收的),這時候自己企業要匡算下成本,是否劃算。
(4) 最后,要考慮下未來的因素,比如政策穩定性等等。
所以,不交企業所得稅,1.5%的低稅率這樣的標題看起來很“吸睛”,但是也要考慮從自己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從適用性出發,認真考察好情況,做好未來規劃,總成本匡算等等各方面的考量。
以上是律師為大家講解的關于”合伙企業生產經營應納稅所得“的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