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可以作為出資么
知識產權可以作為出資么
根據《公司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對于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知識產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并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但是,全體股東的貨幣出資金額不得低于公司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三十。換而言之。知識產權出資,不得高于注冊資本的70%。
你這里所指的知識產權免費使用權應該是對方給你許可了權利吧,不是很清楚你所的這個名詞的定義。
專利想要作資入股,必須你是該專利的權利人之一(包含共同權利人),如果你只是別人許可你這個專利,那么你是不可以以此出資入股的。
知識產權使用權,符合法律規定之作為出資的條件,可以作為出資。我國工商登記實踐中已有不少使用權出資的企業得以設立,司法實踐中亦有認可了知識產權使用權出資合法性的案例。知識產權出資,既可以是所有權出資,也可以是使用權出資,而至于使用權出資具體是獨占許可、排他許可還是普通許可,則僅涉及商業考量,法律沒有規定,具體方式應當不限。
《公司法》關于非貨幣出資,規定應該是“可以用貨幣估價并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主張僅能以所有權出資者,大概是為《公司法》規定之“轉讓”字樣所局限,以為僅“所有權”可以談及轉讓,因我國《商標法》、《專利法》的措辭嚴格區分了注冊商標、專利權的“轉讓”和許可使用,也即《商標法》、《專利法》中所稱“轉讓”僅指所有權的轉讓,不包括“使用權”的轉讓。
然而,我國《合同法》規定,“技術轉讓合同包括專利權轉讓、專利申請權轉讓、技術秘密轉讓、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可見我國有些法律關于技術“轉讓”的標的,并非僅限于所有權,還包括申請權、使用權的轉讓。《公司法》沒有明確“轉讓”含義,而知識產權使用權可估價,可由他人實施,可以采用轉讓一說,符合該出資條件。
首先是財產轉移手續可操作。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公司法》規定“應當依法辦理其財產權的轉移手續”,《公司注冊資本登記管理規定》也規定“應當提交已辦理財產權轉移手續的證明文件。”有人質疑以專利使用權出資如何辦理財產權轉移手續,提交相關的證明文件,對此,我國《商標法》、《專利法》分別規定:注冊商標、專利權“轉讓或因其它事由轉移”的,須經核準或登記并公告,受讓人自公告之日起享有商標權,自登記之日起享有專利權;許可他人使用的,應當將許可合同備案。我國《著作權法》亦規定著作權許可使用合同、轉讓合同可以向有關部門備案,但非必須備案。對非專利技術等其它知識產權的轉讓和許可使用,我國法律沒有登記、核準或備案的要求。
由此可見,只是產權使用權出資的方式,除了上述,沒有特別規定的轉移手續,因此根據有關法律原則,相關知識產權在約定的時間或“交付”時轉移,無需辦理特別的財產權轉移手續。
其次是最高院解釋認可技術使用權出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技術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當事人以技術成果向企業出資但未明確約定權屬, 接受出資的企業主張該技術成果歸其享有的, 人民法院一般應當予以支持,但是該技術成果價值與該技術成果所占出資額比例明顯不合理損害出資人利益的除外”。由此可見,司法實務上是認可技術使用權出資的。盡管最高院尚未對商標權、著作權等出資作出類似解釋,但從上述出資要求分析來看,可以推斷司法實踐中可能采用技術使用權出資的類似認定。
不管以哪種方式入股,只要是工商登記注冊了的股東,都應承擔其對應的有限責任。
《公司法》第二十七條: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并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作為出資的財產除外。
對作為出資的非貨幣財產應當評估作價,核實財產,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價。法律、行政法規對評估作價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全體股東的貨幣出資金額不得低于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三十。
根據規定,即使是以專利技術等非貨幣財產入股,也是以貨幣估價衡量入股的,在破產清算時也應該按照股東所持股份比例承擔相應責任。
以上是律師為大家講解的關于”知識產權可以作為出資么“的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