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需要保護隱私權嗎
網絡需要保護隱私權嗎
謝謝的邀請!
正好剛回答了《如何在互聯網時代保護個人隱私?(https://www.wukong.com/answer/6642543193516671246/)》,請先參閱。
個人信息泄露已成為全球性議題,為此,目前全球107個國家已經制定了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立法,2018年也是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法律密集出臺的一年。
2月5日,新加坡議會通過網絡安全法;
7月1日,澳大利亞聯邦議會完成了對1988年聯邦隱私法的修訂;
7月27日,印度高級別委員會正式發布了《2018年個人數據保護法草案》;
8月14日,巴西通用數據保護法正式通過;
9月,我國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已被列入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并列入條件比較成熟、任期內擬提請審議的第一類項目。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法律法規往往滯后于科技的發展和犯罪分子的“進化”,我們能做的主要是以預防為主,提高個人信息安全意識,比如陌生WIFI不連,來源不明的App不安裝,支付寶、微信建議不要開啟免密支付,瀏覽網頁多留一個心眼兒,警惕釣魚網站,特別是在登錄網銀、網購賬戶的時候。假如有一天你真的因為個人信息泄露而造成了財產損失,記得第一時間打電話報警。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么更好的意見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我認為現今網絡很發達,個人的隱私很難得到保護。但我自己覺得無關緊要:比如說我的身份證全國各地都能查出來。乘飛機、輪船、長途汽車、到很多部辦事首先出示身份證,買個手機也要身份證,上面的信息象家庭住址等一目了然。辦理房產、汽車等手續連中介、保險都能找到你,在銀行里存點錢有些理財的也知道(不僅是公安知道)。所以我說個人隱私有些都是公開的秘密,除非出國可能就不知道了。
網絡隱私權是傳統隱私權在網絡空間環境下的延伸和體現,它主要是指“公民在網絡中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搜集、復制、公開和利用的一種人格權;也指禁止在網上泄漏某些與個人有關的敏感信息,包括事實、圖像、以及毀損的意見等。”網絡隱私權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選擇權:網站收集個人資料前須征得用戶的同意,用戶有權選擇是否提供個人資料以及提供哪些個人資料。(2)知情權:當網站搜集的是用戶的個人信息資料時,用戶有權知道網站收集了他的哪些信息、信息的內容是什么、信息將用于什么目的、這些信息會不會與他人共享等。如果用戶無法得知上述情況,知情權就是不完整的,也就無法充分正確地行使其他權利。(3)控制權:用戶有權控制其個人信息的使用,包括通過合理的途徑訪問其個人資料,對錯誤的個人信息進行修改和補充等,并在利用個人資料的特定目的消失后享有永久刪除其個人資料的權利。(4)賠償請求權:用戶有權要求網站保護其個人信息資料的安全,當網站或其他侵權者利用用戶信息資料侵犯其隱私權時,用戶有權要求網站經營者或其他侵權者承擔相應責任并賠償損失
談到這個問題,如何保護自己的個人隱私,你就得從幾個方面入手:第一,你的信息是如果曝光的互聯網上的;第二,曝光了,你怎么去處理。如果能做好這三個方面,問題也就基本解決了。 首先說第一點,在互聯網上要保護自己的隱私是比較困難的,因為你在登陸和注冊一下網站時,多多少少會留下一下痕跡。除非你遠離互聯網,甚至要包括你的親朋好友不把你的個人信息暴露的網上。
這種情況很難杜絕,這就要求,在生活當中,你自己有這種防范的意識,你得和身邊的朋友說,不要隨便把大家的信息暴露在網上,像現在的微博對不,有情報分析能力的可以依據你朋友和你的微博,就把你基本的情況分析得差不多了。別人說,看你的標簽,看你的圖片,看你說話的水平等等,大概可以知道你的教育水平,你住在那個區,甚至你在那里上班。如果他得到的信息還不完整,不用怕,他可以到你關注的人中間去,看他們的信息,基本就把你大體的情況摸清楚了。有了這個基本的信息之后,他就有很多文章可以做了。可以借助百度啊、谷歌啊等搜索引擎,檢索你的信息。
這樣,你平時暴露在網上的信息,基本都能被他找到。有時候,人肉搜索,不一定要在論壇上進行的的,自己一個人就能把工作做好。 我們發現,在別人找你的信息時,他得有一個信息的切入點,就是他在檢索你的信息時,他得對你有一定的了解,以此作為檢索你信息的關鍵詞,在論壇上,對這個關鍵詞的理解都多樣化了。可能是一張圖片,叫上他編的一個有煽動力的故事,引起大家的關注,這樣通過別人提供的信息,基本就可以找到他想要的信息。當然,也有的故事是真實的;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找到他想要的信息,只是說途徑是這樣的。因此,這就個我們一個啟示,不要隨便暴露自己的核心信息。比如說你是一個學生,他知道你的姓名和學校,他基本就可以找到你的許多信息的了。其中一個途徑就是到人人網里面找。所以,也告訴我們,其實這個世界已經很小了,不是隨便得罪人,不要隨便做壞事。出來混多了,總要還的。 因此呢,在第一點上,我們盡量少的在網上暴露自己核心的信息。把工作上的電話和個人的電話分開,能用辦公室的,能寫姓的,就不要寫全名。在注冊網站時,要用到郵箱的,可以用一下備用郵箱,不要用自己經常用的郵箱,反正這些東西是不要錢的。在上微博時,要注意的問題更多了。。。好像在我看來已經是不可以避免的了。個人信息已經到了沒有隱私的地步了。這個問題非常嚴重。但是卻沒有得到大家,甚至我個人應有的重視。 對于第二點,如果你個人的信息曝光了,你怎么去處理。有一些不是你自己心甘情愿放上去的,而是由于某些網站存在安全漏洞,而導致個人信息泄露,前些天不是說某些知名網站出現這樣的情況嗎?而且還是網上銀行的賬號、住址啊等信息的泄露,這樣的問題真的很嚴重。
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作為一個弱勢的消費者,或者說作為個人,沒辦法對網站怎么樣,除了除了吶喊幾聲,叫網站給我們一個交代,好像也沒用別的更好的方法。好像沒用看到我們國內因為這事起訴企業的,期待看到第一吃螃蟹的人。我等已經搬好凳子了,等著看好戲。 上面的情況,的確很難控制,已經超出一個人的范圍,別的情況還好,你自己暴露在網站上的一些個人信息,你可以自己對自己進行人肉搜索,找到自己個人的信息,或登錄你曾經自己在那些地方泄露個自己信息的地方,把它們給刪了。如果別人沒記錄下你的信息,你刪了就沒了。這是比較好的方法。有一些信息你自己是刪不了的,比如說,你在某個網站上用你的QQ郵箱注冊一個賬號,他老向你郵箱了發垃圾郵件,你又不可以注銷點這個賬號,你很煩惱。額,有些事,普通人還真做不了,但是有些人總是有方法的,比如說黑客,他可以到網站的后院,把自己個人的信息刪除了。但是我明確告訴大家,這樣做有法律風險,本人不提倡。 其實,你應該結合第一點去思考,你是怎么把信息暴露在網上的,別人是通過什么途徑找到的,所以,你就順著他們的路子,把自己的信息給刪了。就這個簡單,基本你用你個人的信息的關鍵詞來搜,在互聯網上搞了一遍之后,你能做的都已經做了。
以上是律師為大家講解的關于”網絡需要保護隱私權嗎“的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