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父母出資買房離婚怎么分
1、先來看看法律是怎么說的
《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二條規定:“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自己子女的個人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雙方的除外。
當事人結婚后,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一方的除外。”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七條規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p>
《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即為夫妻一方財產。
以上是實踐中比較經常用到的法條。簡單來說,夫妻結婚前,一方父母出錢的,即視為該筆錢贈與給自己的子女買房;結婚后,一方父母出錢的,即視為該筆錢贈與給夫妻雙方買房。當然,法律并不是硬性規定的,若將該筆錢明確約定為贈與夫妻雙方或其中一方的,也是有效的。
有點看不懂?沒事,下面將為各位朋友詳細解讀十種父母出資買房的情況,但在這之前,我們先搞懂兩個名詞的區別: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
2、共同共有:所有共有人對共有物都擁有產權,共有人不能私自處置共有物,必須得到其他所有共有人同意。
按份共有:共有人按照協議所簽訂的份額,對自己的那部分份額擁有產權,并按照份額承擔義務。
3、(1)婚前一方父母出資,房產登記在自己子女名下
這時候要分兩種情況:父母是否全額出資。如果父母全額出資,產權也登記在自己子女名下,則當然視為自己子女的婚前個人財產。若無其他約定,離婚時候是不能當做共同房產作分割的。如果父母只部分出資,產權登記在自己子女名下,剩余房款以按揭貸款方式支付,且由夫妻共同還貸,則離婚時一般會將房屋判給登記方所有并由其繼續支付剩余貸款。對于婚內共同還貸的資金及其還貸部分因房價上漲等情況所產生的增值,由得到房屋的一方對另一方作補償。
(2)婚前一方父母出資,房產登記在另一方名下
這種情況,并非理所當然歸另一方所有。一般也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非登記方,即出資父母的子女,有權要求分割房屋。當然,若是父母明確表示贈與另一方所有或雙方有其他約定的也是可以的。
(3)婚前一方父母出資,房產登記在雙方名下
這種情況當然認定為夫妻雙方共同共有財產。當然雙方也可以約定成按份共有形式,并可約定各自的份額比例。若雙方對共有方式沒有進行約定,則視為等份共有。
(4)婚前雙方父母均出資,房產登記在雙方子女名下
因為此時夫妻雙方還未有婚姻關系,不能因房產登記在雙方名下就認定為對雙方的贈與,應認定為對各自子女的贈與。
(5)婚前雙方父母均出資,房產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
同樣因為此時夫妻雙方還未有婚姻關系,即使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也應認定為對各自子女的贈與,該房屋應認定為雙方按份共有。當然另有約定的除外。
(6)婚后一方父母全額出資,房產登記在自己子女名下
這種情況即為前述《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七條規定的情形,即視為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應認定為出資父母的子女一方的個人財產。
(7)婚后一方父母全額出資,房產登記在另一方名下
這種情況雖然登記在另一方名下,但一般認定為是對夫妻雙方的贈與,離婚時按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除非父母出資時書面約定或聲明該出資是贈與自己子女一方的。
(8)婚后雙方父母出資,房產登記在一方名下
這種情況很常見,爭議頗多。前述《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七條即為處理這種情況而作出規定。即此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當然若是作出其他約定也是可以的。
(9)婚后雙方父母出資,房產登記在雙方名下
這種情況應當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該房產一般認定為共同共有財產。當然夫妻雙方也可做其他約定。
(10)婚后按揭購房,一方父母出首付款,房產登記在自己子女名下,由夫妻雙方共同還貸
這種情況應區別房產的各個部分。首付款可認定為是出資父母贈與其子女的財產,離婚時該房屋雖然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但首付款部分應認定為出資人子女的個人財產,其因房價上漲等情況導致這部分財產所增值的部分也歸首付款部分出資人的子女所有。
4、還有一種比較常見情況的是,離婚時,若其中一方主張購房款系向其父母所借,并提出借據予以證明。對于這種情況,法院一般是先看另一方的態度,如果另一方不予認可,法院一般不理會該借據,主張借款事實存在的一方,應再另外向法院起訴。因為此時在審理的案件是離婚案件,是不是有借款事實與離婚案并無關系,離不離婚與該借款事實無關。
1、登記在自己子女名下
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房子,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房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2、登記在自己子女配偶名下
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夫妻兩購買的房子,產權登記在自己子女配偶名下,視為夫妻共同財產。(有證據表明贈與自己子女配偶一方的除外)
3、登記在夫妻雙方名下
婚后一方父母出資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產權登記在夫妻雙方的名下,視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1、登記在一方名下
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房屋,產權登記在夫妻一方名下的,按照各方父母的出資比例按份共有,除非另有約定。
2、登記在雙方名下
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房屋,產權登記在夫妻雙方名下的,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以上情況討論的都是父母全款買房。
如果父母出資一部分,或者只付首付部分,貸款部分由夫妻雙方共同還款的或夫妻共同出資了一部分,貸款部分和夫妻出資部分屬于夫妻雙方共同財產,其他部分參照以上。
對于這個問題,需要看具體情況。比如父母出資的性質是贈與還是借款關系?父母出資是全款還是部分出資?婚前出資還是婚后出資?登記在自己子女一方名下,還是夫妻雙方名下?不同的情況,所產生的結果是不一樣的。
按照法律規定,如果父母婚后全額為子女買房,且登記在子女一方名下,一般視為對自己子女的個人贈予,該房產為子女的個人財產。但如果是登記在雙方名下,或者對方名下則一般會認定為屬于共同財產,離婚的時候一般平均分割。
另外,如果父母的出資,屬于借款的性質,比如有借條,如果是婚后購買房產,應為夫妻雙方的共同財產,而父母的出資則屬于夫妻雙方的共同債務,如果離婚房產一人一半,債務也是一人一半。
如果父母的出資一部分在婚前,一部分在婚后或者只是部分出資,則情況會更復雜一些,所以建議當事人在問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把問題描述清楚,只有這樣律師才能給予準確的解答,否則真的會有無數個答案?當然,你也可以針對自己的問題,一對一咨詢律師,這樣會更有針對性。
分情況。如果是結婚前,父母為子女買房。那完全是屬于子女個人財產。離婚時不作為共同財產分割。如果是結婚后,父母為子女買房。能證明父母全資,且聲明過只給自己的孩子做個人資產的,離婚時不分割。否則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那些父母全資買房不好意思跟配偶說作為自己資產的,讓你父母補一個贈予協議。表明是贈予給你,只作為你的個人資產?;蛘哐a個隱名合同,合同中寫明你父母全資買房給你結婚用,雖然登記在你名下,但所有權還是歸你父母。你有配合你父母去房產局變更登記的義務。回答完畢。
其實說白了,這種事情全在于當事人的想法和爭執程度,還有父母投資的情況具體分析!
如果好聚好散,通情達理的,能協商而來的,是最好,按比例分一下最公平!不枉費小的還有良心!老人存點錢不容易,遇到經濟利益就六親不認,沒必要的,錢都有花完的時候!
如果非要通過法律,那真是撕破臉,沒有了往日的半分情意!法律講究的是證據,房產證是誰的名就是誰的,無法更改,除非你有證據證明這房子你是有份的,可以另行判決,比如房貸每月你還的,有票有視頻照片啦,或者父母給錢時寫下了什么約定有彼此的手印簽字等證據,能夠證明你想要的一切!
父母出錢給孩子買房有兩種情況,婚前購買還是婚后購買!婚前購買那是贈予自己孩子的房子,和配偶沒有關系!婚后購買看父母的要求,是單獨贈予還是贈予兩人的!現在法院一般傾向于父母是贈予自己孩子的!
這要分為幾種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第一種,在子女婚前,夫婦全款出資為子女購買的房屋,應視為對自己子女的贈與,不參與分割;第二種情況,子女婚后父母出資購買的房屋,還要分全資還是部分出資,是贈予還是借錢給子女,都要是具體情況而定,因此,很難籠統的說,父母參與出資購買的房屋,子女離婚后,房屋該如何分割。
如果是全款買的房子,子女離婚后,房子還是父母的。如果是首付,離婚后,父母只享有房子的首付款,剩余款項看是自己兒女還的,還是夫妻雙方還的,如果是兒子或者女兒還的,另一方沒有一份錢屬于另一方。如果是夫妻雙方共同還,那么剩余的款項,就是一人一半。
這個要分好多種情況吧。首先分婚前婚后。
婚前父母出資,全額的話,正常來說登記在誰的名下,離婚后就是誰的。
婚前父母出資,結婚了兩個人一起賺錢把房貸還清的話,應該按比例或者協商分房。
婚后父母出資買的房子,應該算是夫妻共同財產,離婚了算全共同財產分。
不曉得對不對,最后還是以法律判的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