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廳級的退休年齡
正廳級的退休年齡
廳級干部和副廳級干部都是屬于國家公務員。按照規定男性年滿60歲,女性年滿55歲就可以退休。退二線年齡:(1)正省級在65 周歲(2)副省正廳副廳級 在60周歲。(3)正處任職市級單位副局級在57周歲。(4)一般正處級和員工在55周歲 。(5)一般省部級以下男性在56周歲,女性在51周歲。黨政機關、群眾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的干部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都可以退休。(一)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五周歲,參加革命工作年限滿十年的;(二)男年滿五十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參加革命工作年限滿十年,經過醫院證明完全喪失工作能力的;(三)因工致殘,經過醫院證明完全喪失工作能力的。擴展資料:離退休人員,是指離休人員和退休人員。(一)、離休人員:是指按照國務院有關文件規定,符合離職休養制度的人員。離休是指建國前參加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革命戰爭、脫產享受供給制待遇的和從事地下革命工作的老干部,達到離職休養年齡,實行離職休養的制度。對符合享受離休待遇條件的老干部陸續有相關規定,條件如下:(1)、1949年9月30日前參加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革命軍隊的;在解放區參加革命工作并脫產享受供給制待遇的;在敵占區從事地下革命工作的。(2)、在東北和個別老解放區,1948年底以前享受當地人民政府制定的薪金制待遇的干部,也可以享受離休待遇。(3)、1949年1月1日至9月30日參加革命工作,實行部分供給、部分工資制(含包干制)的,或既享受過供給制待遇、又享受過薪金制待遇的干部。(4)、建國前是解放區機關工勤人員和公營企業、事業單位的工人,享受供給制待遇,以及1948年底以前在東北和個別老解放區,享受當地人民政府制定的薪金制待遇的工人,在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前提拔為干部的。(5)、建國前參加革命工作的干部,現在是工人的,須同時具備下列條件:建國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提拔為脫產干部、享受供給制待遇的,或從事地下革命工作的;當干部(含從事地下革命工作)的時間必須長于當工人的時間;不屬于因犯錯誤、受處分而安排當工人的。(6)、建國前參加革命工作,因工作需要由上級主管部門調派到集體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工作的國家干部(包括軍隊轉業干部)。(7)、1948年底以前在根據地、解放區入黨的農村黨員,建國前被提拔為享受薪金制待遇的干部。(8)、在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以前,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包括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臺灣民主自治同盟等民主黨派的成員,一直擁護中國共產黨,堅持革命工作的。(9)、抗日戰爭時期,在根據地、解放區加入中國共產黨,1953年底以前提拔為脫產干部,一直堅持革命工作的。
副省部級干部的退休年齡為60歲,正省部級干部的退休年齡為65歲。
1、國家級領導在職年齡一般不超過70周歲,退休年齡沒有相關規定,大概是75周歲左右,要根據一屆中央、人大、國務院、政協的任期需要由黨中央決定;
2、部級官員退休年齡的依據主要有上世紀80年代及90年代初黨中央和中組部的兩個相關文件;省部級黨政正職是65歲,但任期未滿的可延期3年,所以大多是68歲;省部級副職是65歲,但60歲以后要安排在人大、政協等“二線”。
3、另外,如果上級黨委組織部門認為某一干部需要推遲退休的,經批準可以留任、延期等。
常年從事公務員管理工作,年過半百,到了知天命之年,可以考慮轉任職級,將職務讓給年輕人,實現新老更替。這樣建議基于兩方面原因:一是對單位來說,有利工作開展;二是對個人來說,有利身體健康。
先從工作角度考慮。50歲的科長貴在經驗豐富,能夠壓得住場,有利于管理工作的開展。但也存在思路僵化,開拓意識、創新意識跟不上發展步伐、個人成長天花板導致工作疲于應付等問題。
如果50歲科長換成一個30歲的科長,年輕人肯定要表現自己,做出成績。所以工作勁頭肯定更足,工作方式方法和效率一般會更高,對于單位的整體發展肯定更加有了。
再從個人角度考慮。知天命之年,身體、精力都會大不如前,如果還要從事辛苦責任又大的科長職位,個人身體應該是抗拒的,內心也是拒絕的。
現在職務職級并行,50歲的老科長一般都能晉升一級主任科員,或者四級調研員,既然如此,何不當個職級干部,拿錢更多,責任更小,壓力更輕。年輕人還會感激你讓出了位置給他們,一舉多得,何樂不為呢。
以上是律師為大家講解的關于”正廳級的退休年齡“的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