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會出現什么問題
隨著李佳琦的直播把商品帶出了圈子,在多個淘寶網直播主播在“雙11”上“殺雞儆猴”,銷量再創新高之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直播,很多平臺也開始運營自己的直播環節。
直播帶貨會出現什么問題,先來看最新的直播帶貨翻車熱點
12月15日,微信公眾號“羅永浩”發布《關于11月28日交個朋友直播間所銷售“皮爾卡丹”品牌羊毛衫為假貨的聲明》稱,11月28日,“交個朋友直播間”銷售了“皮爾卡丹”品牌羊毛衫,其后有消費者反饋懷疑收到的衣服不是純羊毛,是假貨。
又是假貨,又“三倍賠償”!是直播帶貨不靠譜嗎?恰恰相反,我認為直播帶貨一定比網購靠譜!
網上有沒有假貨?不言而喻,一定有。
作為消費者,我們有沒有可能買到過假貨?不言而喻,一定有。
那么問題來了,這么多年,有多少人因買到假貨,獲得過三倍賠償?
我敢說,這個概率極低。
真不是諷刺,現實生活中的我們,能成功退到錢,都是打了勝仗!
就拿羅永浩的這次的羊毛衫舉個例子吧。
我在網上買了件便宜的“皮爾卡丹”,收到貨,覺得像是假貨。
我會拿去權威機構檢測嗎?我不會,哪里是權威機構都要百度,這完全超出了我的知識范疇。
我只會找客服,客服當然有一套話術在等我,品牌授權書、經銷授權書、正品檢測報告一大堆。我有能力辨別真假嗎?別鬧了,我甚至連大圖都不會點開看。
那我還能怎么辦?
給差評!這事就完了,自認倒霉。
或者,找X寶投訴,退貨退款!正在看的你,知道怎么找X寶投訴嗎?我老婆X寶十年,她不知道。當然我知道,我和客服套話,截圖拍照、拍視頻,折騰完上傳,等候三五日,x寶竟然在對方證件齊全的前提下,支持了我的訴求。商家屈服,再打包、發快遞一系列流程走完,等候三五日,我成功拿回錢,打了勝仗,但也身心疲憊。
怎么要“三倍賠償”?我真的不知道,想必是要通過起訴吧!我會為了一件羊毛衫去法院起訴嗎?不會,現實阻力太大了,少于三萬,我都沒勇氣走這條路。
直播間有個什么好處呢?首先,他們會幫你篩選真假。X寶和天X作為平臺,當然也會刷選(,我暫且估計他們成功的概率一樣大吧。ps:要求平臺每個產品都送檢,這個明顯就是挑刺。市場部門要檢測才能發證,平臺也只可能做到檢查證件,不可能逐個產品送檢。
當然,這樣并不能萬無一失,此次羅永浩就是明證。但是,直播間會幫你維權。
而你呢,可以坐收“三倍賠償”。
為什么會這樣?
為什么到了直播間,你的權益更加能得到保證了呢?
因為買的人多!你買了一百,一場直播就是買了上百萬!一旦出現負面,這個情緒更容易成倍的放大,從而更容易維權成功!
也因為人多,主播們會更加的愛惜羽毛,不敢松懈。更別提,還有王海這樣的人,蓄意的挑刺~
當然,我們也看到了,王海也是撿著長得肥的挑刺~
作為普通消費者,我依然是感謝王海這條嗜血的鯊魚,起到了凈化大環境的作用,不管這條鯊魚是不是好意。
當然,你也要看準了直播間,看準主播人品,免得發個視頻維權,主播惡狠狠要告你,你大概率也是吃不消的。
直播帶貨會出現什么問題
直播帶貨本質上是一種商業行為,即通過網絡直播買賣商品。
古今中外,商業買賣講究誠信為本,重視質量信譽,直播帶貨亦是如此。但直播帶貨在實踐中良莠不齊,暴露出的突出問題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銷售假冒偽劣商品。
中國消費者協會今年6月29日發布的“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顯示,今年“618”促銷活動期間,共收集有關直播帶貨類“吐槽”信息112384條。“槽點”包括部分主播在直播帶貨過程中涉嫌夸大宣傳產品功效或使用極限詞,向網民兜售“三無”產品、假冒偽劣商品等。
由于直播帶貨具有即時性特征,消費者事后維權取證困難,難以維權,而直播者違法成本低,這也為虛假廣告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二是存在虛假刷單、流量造假現象。
個別網絡直播營銷主體利用刷單等流量造假方式虛構或篡改交易數據和用戶評價,有的甚至還能將直播刷上當日直播熱門。這些嚴重違反商業經營基本原則的行為,必須自覺抵制。
直播帶貨倘要發展壯大,必須恪守商業之道,回歸商業之本,始終把誠信經營、將品牌質量信譽作為重中之重。
▍直播帶貨需把握內容導向
直播帶貨迥異于一般的商業買賣,它是借助于網絡平臺,通過主持人介紹、引導、勸說、表演等來推銷和銷售商品的。這種面向大眾的網絡傳播行為,毫無疑問具有鮮明的導向性和價值觀,需要重視和把握其內容導向和價值取向。
一是選擇什么樣的主持人(主播)很重要。切忌啟用有劣跡丑聞者做帶貨主播。主流媒體有明確要求,凡是有劣跡丑聞者不允許出鏡,而一些新媒體電商主播卻良莠不齊。
二是主持人(主播)怎樣帶貨很重要。平臺推銷什么樣的產品固然重要,主播如何引導消費同樣重要。
主播推介商品信息時應遵循廣告也要講導向的原則,應具有正確價值觀引導,不僅要注意語言、著裝、形象等,還應注意直播過程中不渲染奢侈豪華消費、不出現低俗庸俗媚俗等現象。
目前,新媒體電商主播群體復雜,大多并未受過專業的銷售技能培訓,個別主播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介紹產品時一味夸大產品功能,誘導消費者沖動買單,甚至有的口無遮攔。
綜上所述,啟動直播帶貨時應慎之又慎。
直播帶貨會出現什么問題
▍直播帶貨也要依靠持續創新
直播帶貨本身是創新的產物,要進一步發展,必須依靠持續創新。
一是創新商業模式。要以平臺為依托,立足全產業鏈,充分利用5G、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賦能商品全息展示;不停留在“叫賣式”銷售,要持續探索新型銷售方式,如期貨、期權式銷售等;進一步完善服務體系,提升商品品質;完善配送、服務、商品采購等諸環節,為用戶提供更快捷、更優質、更具競爭力的服務。
二是創新節目形態。當前在直播帶貨領域,內容和形式的創新越來越豐富,VR直播賣房、“脫口秀+直播+情景劇”、直播綜藝……直播帶貨本身就應是一個完整的節目,除卻達到商業銷售目的外,還應兼具娛樂、社交、教育、引導等多方面的功能,讓受眾和消費者真正合為“一體”,增強其參與性、體驗性、互動性。
三是突出分眾化、差異化。現代商業銷售和現代網絡傳播具有分眾化、差異化趨勢和特性,要強化相應策略,細分產品、細分受眾,精準施策、精確推送,增加社交功能、互動功能,同時兼具信息傳播、知識傳播和大眾娛樂的功能,增加用戶對平臺和節目的黏性,提高直播帶貨效益,從而促進可持續發展。
直播帶貨會出現什么問題
▍直播帶貨并非“法外之地”
直播帶貨應遵守法律法規,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我國《廣告法》《互聯網廣告暫行管理辦法》《電子商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產品質量法》等多部法律法規在規范直播帶貨方面都有明確條文可依,都應是直播帶貨發展的基本遵循。
目前,相關機構也正在采取積極行動。中國廣告協會今年出臺了《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今年也就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這是我國首次把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的監管上升到法制層面,這表明直播帶貨治理體系正在完善中。
無規矩難成方圓,面對直播帶貨熱,應把握法治之道以形成良好的發展生態,避免熱后遇冷,曇花一現。
只要直面現實問題,準確把握規律,切實糾正存在的弊端,直播帶貨的未來必然會愈加廣闊。
關于“直播帶貨會出現什么問題”律師已經為大家講完了,為了傳播文化,尊重原創性,文章整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