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如何保護孩子?
1歲以下嬰幼兒能戴口罩嗎?兒童護理的家庭誤區有哪些?疫情期間孩子外出活動和回到家要注意些啥?孩子不舒服能不能去醫院?……
在這個特殊時期,為了幫助讀者做好家庭防護工作,讓孩子免于或者降低感染發生的風險,3月26日,《防控新冠肺炎家長必讀知識》電子書網絡首發。
《防控新冠肺炎家長必讀知識》封面。上海市兒童醫院 供圖
此書由上海市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指導,上海市兒童醫院醫院專家撰寫科普文章并參考官方科普信息編輯成冊,共計2.4萬字。聚焦孩子的個人與家庭防護、居家學習、理性就醫、心理疏導、飲食調節等防治細節,通過問答形式解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有關問題疑惑,引導公眾正確認識,積極做到防治結合、科學防護、消除恐慌、理性應對。
以下為《防控新冠肺炎家長必讀知識》節選科普問答:
一、1 歲以下嬰幼兒不宜佩戴口罩,該如何防護?
答:1歲以下嬰兒不宜佩戴口罩,以被動防護為主??醋o人需主動戴好口罩,不要親吻孩子,不要對著孩子咳嗽、打噴嚏、呼氣。如要咳嗽或打噴嚏一定要用紙巾將口鼻遮擋?。ㄈ绻麃聿患坝眉埥?,則應用肘袖完全擋住口鼻),并將污染的紙巾立刻扔進封閉式垃圾箱/桶,用流動清水認真洗手。
嬰兒需穿著合適,不要過度捂熱或受涼。不要用嘴嘗試或咀嚼食物后喂食孩子(包括不要用嘴吹涼食物后給孩子喂食),不要跟孩子共用餐具。孩子的物品、玩具和餐具一定要定期消毒。
如果不必要,盡量不帶孩子出門,尤其是到公共場所或密閉空間;外出時盡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盡可能遠離其他人(保持距離至少1 米)。跟孩子玩耍前,要認真洗手。
家長外出回家后要更換衣物、洗手后才能抱孩子。家中應定期通風,通風時可以將孩子轉移到另一房間以免受涼感冒。
二、預防新冠肺炎,應避免常見的兒童護理誤區
答:誤區1:外出人比較多時,安全起見,給孩子戴兩層口罩。就醫用口罩而言,只要正確佩戴合格產品,只需一個就能達到預期的防護效果,多個疊戴不能增加防護效果。口罩防護的關鍵指標還應當注意佩戴時候的氣密性,如果沒有按照正確方法佩戴,就好比是門關不嚴,再厚的門也不防盜??谡值恼_佩戴、摘取和處理要注意:戴口罩前洗手;手不要觸摸口罩面;佩戴過程中口罩變得潮濕請更換;取下口罩后立即將其丟進垃圾桶并洗手。
誤區2:空氣中飄有病毒,怕孩子在家被感染,不能開窗通風。在日常通風環境下,空氣中一般不會有新冠病毒。建議每天至少兩次開窗通風,每次至少15分鐘,這是降低感染風險的有效措施。一般的工作生活條件下,正確佩戴口罩足以保護個人不被感染。
誤區3:吃大蒜、喝板藍根、熏醋等有助于預防感染。大蒜是一種健康食品,可能有一些抗菌特性。然而從目前疫情來看,沒有證據表明食用大蒜可保護人們免受新冠病毒感染。板藍根適用于風熱感冒等熱性疾病的治療,對新冠病毒無效。食醋中醋酸含量低,熏醋起不到對新冠病毒的消殺作用。
對新冠病毒感染,最好的預防辦法仍是少聚集、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風。
誤區4:給孩子買的果蔬、肉類,怕被病毒污染,多放放再吃。病毒通過飛沫、直接接觸等方式污染果蔬、肉類的幾率很低。果蔬、肉類買回家后先用流水清洗,無需放置很久再吃,暫時不食用的肉類冷藏、冷凍,以免放置過久,變質滋生細菌。注意不要生食,蔬菜、肉類應炒熟吃,水果的話盡量削皮。處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開,且食物盡量煮熟后食用。
誤區5:電梯按鈕等光滑表面要勤消毒,因為病毒存活時間長。病毒在一些陰暗、潮濕的地方存活時間更長,干凈光滑的表面,微生物不容易存活。電梯按鈕、門把手風險比較高,是因為這些地方被頻繁接觸,交叉感染的風險大,勤消毒、勤洗手、用面巾紙隔開按鈕即可。其他光滑表面,不必頻繁消毒。
誤區6:病毒看不到摸不著,為了孩子的健康,時時處處消毒才安全。消毒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環節,對于阻斷間接傳播非常重要。但消毒一定要適度,應保證不對身體帶來危害,不對環境帶來長期污染風險。不建議對人體大量噴灑消毒劑,可能使消毒劑經過呼吸吸入、經皮膚吸收,有可能存在損害人體健康風險;做好手衛生即可。對物品消毒,能用物理方法(如高溫消毒)就不用化學消毒劑。
誤區7:孩子外出后,外套用酒精噴灑消毒,這才放心。日常外套回家后掛門口,和家里穿的衣服分開即可,不必每天進行消毒處理。病毒通過污染衣物來感染人的幾率是很低的。濃度75%的酒精屬于甲類易燃物品,燃點低,噴灑在衣服上如遇明火、靜電、高溫等可能起火,應采取擦拭法并避免撒漏。如感到外套可能被污染(如接觸了有疑似癥狀的人),這種情況需對外套進行物理消毒,物理消毒不行再選用化學消毒。
誤區8:孩子的口罩,用酒精消毒、微波爐加熱消毒后可再用。噴灑消毒劑包括醫用酒精,都會使口罩防護效率降低,不建議這樣消毒。微波爐、電烤箱等加熱口罩會破壞口罩內部結構,降低防護效率,不建議這樣做。在確??谡智鍧?、結構完整,尤其是內層不受污染的情況下,口罩可以重復使用,使用后放在房間潔凈、干燥通風的地方晾著即可。
三、疫情期間孩子外出活動和回到家要注意些啥?
答:盡量避免外出。如果外出,盡量去戶外通風、空曠、人少的場所,不建議去室內游樂場、玩具區等公共場所,不與他人近距離接觸或交談。
做好看護,避免孩子亂摸亂碰;不在公共場合吃喝東西或脫掉外套、手套等;接觸公共設施后,及時清潔雙手。
外出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脫去外衣并換鞋后,認真洗手:用流動水加肥皂/洗手液,時間持續20 秒以上,全手覆蓋。洗手完成后可清潔面部,如果孩子配合,可清洗鼻腔、漱口。
四、 孩子不舒服能不能去醫院?會不會有感染的風險?
答:疫情期間,孩子生病了,家長可能會擔心醫院有交叉感染的風險,不愿帶孩子去看病。提醒大家的是,兒童不是“小大人”,尤其是低齡兒童,病情常常變化很快,如果諱疾忌醫、一味生扛,或在家自行服藥,可能會耽誤病情,甚至造成嚴重后果。
什么情況下我們應該帶孩子去醫院呢?孩子最常見的癥狀是發熱,小于3 個月的孩子只要出現發熱,就應就診。任何年齡的孩子發熱超過3 天應及時就診。因各種原因導致孩子出現急性肢體活動障礙、精神差、明顯的外傷出血等也要及時就診。
另外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就是看孩子這次生病是否出現和平時生病明顯不一樣的情況,尤其是出現精神反應弱、頻繁嘔吐、大便次數明顯增加或出現膿血便、吃奶減少甚至拒奶、尿少、持續固定部位的腹痛或包塊、煩躁哭鬧不能安撫、發熱伴新發皮疹、喘憋、臉色差、呼吸快或呼吸困難、呻吟、意識障礙、抽搐等情況,一定要及時就診。
如果非急癥,可提前預約,錯峰就診,就診時做好自己和孩子的防護,全程戴好口罩,不亂摸。回家后,脫去外套和鞋,第一時間認真洗手、洗臉。
五、帶孩子外出以及到家后,要特別注意些什么?
答:外出回家后:脫去外衣并換鞋后,第一件事就是認真洗手。在家中,普通肥皂或洗手液都可以,一定要用流動的清水沖洗,并且按照規范步驟洗手,仔細揉搓手上的每個部位。洗手完成后可以清洗而部,如果孩子配合,可以清洗鼻腔和漱口。
要注意口罩的合理放置,可再次使用的口罩,應懸掛在潔凈、干燥通風處,或將其放置在清潔、透氣的紙袋中,做好手套等物品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