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兄弟姐妹不撫養父母
如果你家兄弟姐妹多,不贍養老人家怎么辦
如果是我家出現這樣狀況,首先要弄明白這是家庭問題,需要大家聚在一起開家庭會議(不管結果如何,大家必須到場)
其次:大家到場,弄明白大家意思(如果都不贍養)
再和大家確定兩件事:第一:我會問大家,自己從何而來,如果大家承認,是父母給的生命,如果大家承認 是 ,那必須給辛苦費,因為即使打工當保姆一個月還有5000元的薪水 ,從出生到結婚(22年算)(一歲到三歲)時,奶粉錢,生活費,老人辛苦費,4歲到20歲,讀書費,生活費,好友看病的費用 ,老人青春損失費。還有大家全托費,(父母就像自己辦的托兒所),還要大家住過母親的子宮房子,母親十月懷胎,住一個月10萬,以此類推10個月看多少錢
大家要支付老人家100個億,這所有費用,如果大家馬上跟老人支付結賬后,才有資格說:不贍養,這三個字。
第二:如果大家付不起老人這一生為你打工辛苦的費用,這是違法行為,可以告上法庭 準贏
。而且請求法院立斷絕子女關系。
第三 ,我自己一個人贍養老人。
對于這個問題其實在我家就遇到過,因為我媽他們是一共是7姊妹。
具體一個解決的方案,其實兒子為主,女兒為輔。
每個月主要是以兒子來來承擔生活的開銷和日常的照顧,每個女兒的話到相應的節日或者每年給到相應的糧食或者給到一些必要的營養費。
這樣既分擔了作為兒子的負擔,也給到女兒表達的機會。
達成這個方案之前,最開始是有很多的爭吵的,特別是兩個兒子的這種情況。
對于這個問題,我覺得除了方案以外我更想講講我關于這個問題的思考。
在中國最開始的觀念就是養兒防老,但是實際看我們現在的現狀,不但養兒不容易防老,反而因為兒子過多,導致最后養老的問題成為一個永恒的話題。女兒反倒在這個過程當中承擔了更多的責任。
我覺得要解決最后承擔的這個方案,其實要從源頭去解決。
這個源頭就是最開始的觀念,如果站在父母的角度來說,生孩子不是為了防老,而且能夠認識到自己無私付出背后的那種自私就不會對孩子有太大的期望,這樣也就不會有落空的感覺。
往往這個時候孩子會收到一種更純粹的愛,反倒做出來,他也會用更純粹的關心和愛來分擔。
站在孩子的角度,也就不需要有一種還債的這種感覺報答父母,而是更多是發自內心的感恩。
沒有這種相互之間各自對各自真正的負責任,達到一種平衡的方式,才能真正的處理到這個問題的發生,如果不在源頭上去解決關鍵的問題,事情,他一直會持續,而且心里面這種不平衡會不斷的加劇,這是問題的根源。
在這個過程當中,最重要的還是要去有效的溝通和家人開一個會議,去表達一個觀點,而這個觀點是先基于我們共同的方向,這樣其實對于父母和孩子來說都是認同的一個大的方向,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去做事情的時候心里就會平衡。
這個問題的出現就在于這個平衡的被打破,要解決根源就必須重新建立這種平衡。
其他兄弟姐妹不撫養父母?
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想到去世的爺爺。
爺爺膝下三男兩女,我爸是老三。17年11月之前,爺爺都是自己住在自己的小房子里面,我爸和我大伯都要把他接到自己家里來住,爺爺不搬。
生活方面的話,基本上米,水,電就是我家和大伯家平攤。叔叔在外面做生意,就每次回來給錢的爺爺,具體多少錢我就不清楚了。另外,大家都知道潛江小龍蝦,每年夏天的時候爺爺就會用蝦籠捕蝦,每天也能賣個幾十塊錢。兩個姑媽就是每次來的時候給爺爺買衣服,有時候也會給點錢,來了之后還會幫爺爺洗床單被套之類的。總的來說在爺爺還能行動的時候,生活的也還比較自在,本來爺爺也是個閑不住的人。
17年11月突然中風,只能躺在床上,吃喝都需要別人的幫助才能完成。基本上也是我爸和大伯互相換班照顧,叔叔因為生意忙只是有時候深夜來看望一下,兩個姑媽則是有時間就過來幫忙(大姑媽在外面打工,看情況回去;小姑媽要在家照顧她孫子)。
18年3月的時候,也不知道是爺爺不滿大伯和我爸的照顧還是什么其他的情況,執意要去叔叔家(叔叔之前也提過接爺爺去他家)。但是叔叔生意忙啊,就請了個老太太照顧爺爺,也還挺好的,爺爺好像也還挺滿意的。但是兩周之后爺爺突然病重,人老太太也怕爺爺在她家去世不吉利,就又把爺爺接回來了,這次為了方便照顧,爺爺到大伯家里了。一直到爺爺去世,幾家也沒有什么爭吵,反正是誰有時間就誰照顧,誰有錢就出錢。
比較是自己的父母,養自己長大,誰還沒有個老的時候呢?將心比心,等以后自己老了,自己的孩子不養看你們怎么想?
在我們農村兄弟姐妹多,贍養老人,沒有姐妹什么事,姐妹是出嫁的人,婆家有公婆需要照顧,除了逢年過節送點禮品,平常有個小病小災的過來看看,贍養老人是兒子應盡的義務,如果子女對老人不好,街坊鄰居只有罵兒子不孝順,沒有罵姐妹的。
我出生在大集體年代,那會窮的無法言表,父親去世早,是我母親一人起五更睡半夜掙工分,把我們兄妹幾個拉扯大的,母親吃過的苦受過的罪,我是親眼看在眼里的,所以長大以后我就發過誓,不會再讓母親受一天罪。
現在我的母親身體還比較硬朗,自己單過起火燒飯,每一年我和弟弟兩家,每家給6千塊錢生活費,有頭疼腦熱的,大病小病兩家再均攤,逢年過節的時候,我的兩個妹妹再加上我的兩個女兒,弟弟的女兒,我的外甥,外甥女,送的禮物都堆成小山,再加上錢,每年還有兩季度的養老金,可以說我母親過的生活在農村來講,是數一數二的,衣服什么樣式都有,老年電動三輪車,數碼視頻影碟機,都能跟上現在的新時代。
總之,兄弟之間,必須有一個填塘的,不要斤斤計較,有時候母親需要買點藥,三十五十的,我從來不會和弟弟家說,每年在外打工,無論回家多少次,我都會私自三百二百的給我母親,因為我知道,母親只有一個,錢可以再賺,困難時期母親養育了我,現在生活好了,我絕不會再讓母親受一點委屈。。。
如果你們家兄弟姐妹很多,都不愿贍養老人怎么辦?
贍養老人,是每一個為人子女應盡的義務。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們養大成人,我們應知恩報恩。好好孝敬父母,在父母年邁時,好好陪著他們,珍惜和父母一起的每一次機會,盡量的順著他們,讓他們每天開開心心!讓他們有一個快樂幸福的晚年!這是我們每一個兒女應盡的責任。
我們兄弟姐妹很多,哥哥嫂嫂弟弟弟媳和姐姐及侄子侄女都對父母很孝敬,什么事都依著父母,一切順著他們。兄弟姐妹的孝敬,在我們這一片都是出了名的,父母也為此很欣慰。
哥哥他們很孝順,每年都會帶父母去旅游,哥哥和弟弟他們都很優秀也很成功,哥哥曾說,他去過的地方,父母一定要去,他們吃過的東西,父母也一定要吃。他們一直都很孝敬,父母也很知足。現在母親年級大了,她就象個老小孩一樣。她有時也很讓人生氣,可家里的每一個人,都不會惹她生氣都會順著她。嫂子和弟媳常說,媽老了,她要怎樣就怎樣,只要她高興,就由她去,她還能折騰我們幾年,由她去,只要她開心。
贍養父母,我們兄弟哥嫂弟媳一個比一個積極,我們做女兒的沒一點顧慮。沒有任何一個人不愿贍養。老父親的離世,更讓我們懂得了親情的珍貴和孝不能等的遺憾!我們會更努力的善待孝敬母親!讓她每天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享受幸福的晚年!祝愿天下所有父母老有所依!祝愿天下父母都有兒女贍養!愿每一個兒女都能孝敬父母!愿天下父母都永遠開心快樂!愿天下父母都有一個幸福的晚年!
子女有贍養老人的義務,按道理說,四個子女都有照顧老人的義務。但你家情況是只有你妻子在照顧老人,而其他三個都有各自的理由和困難無法照顧老人。
一個人24小時照顧癱瘓的老人,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畢竟不是時間段的事情,鑒于其他人的情況,四個子女不如坐在一起,商量一個妥帖的辦法。
比如:四個平攤出錢請一個保姆,這樣你妻子也不用這么辛苦了。既然都有各種困難不難照顧老人,不能出力那就出錢吧。
一個老人可以養大四個兒女,四個兒女卻照顧不了一個老人。這也是事實,實在有些無奈。
四個子女出錢請護工保姆,也不能因為你妻子在照顧,其他人就得了清凈。照顧老人不是只是你妻子一個人的義務!
真的拿他沒辦法!我在家是第二個孩子,上面有大哥,下面一弟一妹。我在考大學以前,大哥就結婚了,在農村扎根了,弟弟妹妹都跟著我進城了,大哥的意思也想進城,由于他的三個兒子也都在老家成婚,日子過的還不錯,就沒有幫他們進城,大哥就不太滿意。九六年我和弟弟妹妹一起把父母接到城里,毋親八十八歲去世了,父親到九十四歲的時侯就臥床了,我妹妹,妹夫,弟弟,弟媳精心侍候,到前年父母要求見見我大哥,我給大哥打電話傳達父親的請救,大哥都借故不來,甚至連父親去世了,他都沒有參加葬禮。而且,他還理直氣壯,頭頭是道。可是呀,他卻永遠是我的大哥!?寫到這里我己淚流滿面……
這事和我家一樣。我母親十年前去世,父親一直在我家,她們不管不問,還沒事找事。我是大姐姐,我家里孩子和孩爸爸還怨我不說話,我也沒辦法!我在痛苦中煎熬。真的很無奈?爸爸現在住院了。愁死我了。
先和兄弟姐妹協商盡量的說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還把我們撫養長大,父母老了,不能動了,作為子女也應該多多給予關懷,現在不需要為了養老而彼此都逃避孝敬老人的義務。如果說服不了,那就自己養,而且養的好好的,父母是自己的。父母的錢愛給誰給誰,就當他沒有,給父母該買的該吃的都買,該用的買,生活一切開銷我愿意出,父母如果不把我給的錢拿去補貼兄弟姐妹我還是愿意給錢,如果拿去補貼兄弟姐妹我不會給一分錢但是所有的開銷還是愿意付,兄弟姐妹不愿意養父母就不要他們養,當他們不存在。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好,過得了自己良心那一關就行。
岳父十年前去世。岳母現在患病癱瘓在床兩年了。
老婆退養之后,剛好趕上伺候老人,每天二十四小時陪護、洗漱、做飯、打掃衛生……
老婆她們家有兩個姑娘兩個兒子
大姨子說自己高血壓,心臟病,還有一個老二上學要管,沒有時間和精力管老人。
大舅子說自己要上班,他老婆身體不好,動不動暈過去連自己都顧不過來,沒有辦法伺候老人。
小舅子在外地上班,媳婦因病去世。上中學的孩子沒法管理,送回來家讓姐姐管上。他休息的時候才能回來管管老人和孩子。
最近大姨子住院了,老婆既要照顧癱瘓在床的老人,還得照看大姨子的孩子和小舅子的孩子。二十四小時忙的團團轉,真的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