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繼承人的權利和義務
第一繼承人的權利和義務
根據《繼承法》的規定,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包括: (1)配偶。配偶是指符合結婚條件,辦理了結婚登記的合法夫妻。另外,經法院確認屬于事實婚姻的夫妻也取得配偶身份。為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我國法律還規定,于1950年婚姻法公布以前的妾,如雙方不愿意接觸關系的,也是夫的合法配偶。 (2)子女。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有撫養關系的繼子女。 (3)父母。父母包括親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撫養關系的繼父母。 (4)另外,根據法律規定,對公婆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喪偶兒媳、對岳父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喪偶女婿可作為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被收養人對父母盡了贍養義務,同時又對生父母贍養較多的,除可依繼承法第10條的規定繼承養父母的遺產外,還可以依照繼承法第14條的規定分得生父母的適當的遺產。繼子女繼承繼父母遺產的,仍可作為生父母的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同樣,繼父母繼承了繼子女遺產的,仍可作為親生子女的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收養他人為養孫子女的,互為第一順序繼承人。所以你的孩子是有繼承權的,還是屬于第一順序繼承人。相關法律法規: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后,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本法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本法所說的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
第一順序繼承人:是指法定繼承遺產的繼承順序,排在第一順序的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是針對第二順序繼承人而言。其中配偶,不論男女繼承權是平等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撫養關系的繼父母。
律師解答:首先來說,繼承法明確規定了,我們第一受益人都是配偶、父母、兄弟姐妹,在這里面姊妹四個都是有權利分配的,那么兩個妹妹放棄了這種繼承的份額,我們說一定要均分,就是每人百分之二十五。
兩人現在放棄了,那么說具體放棄部分是給哥哥還是妹妹在這里面需要明確說明。如果她們說放棄繼承,也不管哥哥和妹妹他們如何分配,那這種情況之下實際上法定繼承人只有兩個人,從法律上來說每人應當是百分之五十。那這里面還考慮一個情況,哥哥或妹妹誰對父母進行了主要的贍養義務。
如果能夠舉證證明哥哥或者妹妹對父母親進行了主要的贍養義務,比如說老年人生病期間經常陪伴、回家看望以及接到自己獨立的家庭里生活,其他姊妹幾個偶爾過來看望一下,那么久認定了盡了主要的贍養義務,是可以適當多分的比如百分之五十五、六十。所以說分配遺產、繼承的時候一般都是均分原則。
以繼承所得財產為限對被繼承人的債務承擔償還責任。不足部分則由債權人自行承擔。
以上是律師為大家講解的關于”第一繼承人的權利和義務“的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