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權侵權的構成條件是什么?
肖像權對于每個人都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權利,雖然我國法律對肖像權有一定的保護,但是還是有侵權行為的發生,那么對于肖像權的侵權行為要如何進行認定呢。下面就來了解一下肖像權侵權認定標準是什么的相關內容吧。
肖像權侵權的構成條件是什么?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條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庇纱丝梢?,構成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通常應具備兩個要件:一是未經本人同意;二是以營利為目的。常見的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主要是未經本人同意、以營利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做商業廣告、商品裝潢、書刊封面及印刷掛歷等。對于侵犯肖像權行為,受害人可自力制止,例如請求交出所拍膠卷,除去公開陳列肖像等,也可以依法請求加害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影響或賠償損失等。賠償損失請求權,不以財產損害為要件。
其他法律和司法解釋對侵犯肖像權也做出一些相應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39條規定:以盈利為目的,未經公民同意利用其肖像作廣告、商標、裝飾櫥窗等,應當認定為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除此之外,惡意毀損、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肖像進行人身攻擊等,也屬于侵害肖像權的行為。
侵犯肖像權的損失一般為精神賠償。最高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0條“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根據以下因素確定:
(一)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
(三)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權人的獲利情況;
(五)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
(六)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綜合考慮以上六條,法院會根據實際情況判處賠償結果。
在過去近兩年時間,北京互聯網法院共受理網絡侵害人格權糾紛6284件,其中涉侵害肖像權糾紛4109件,占比達65.4%,居人格權糾紛收案首位!
具體看,這些侵犯肖像權案具有以下特征:
1、美容化妝行業成“重災區”
從被告所屬行業來看,美容、化妝品行業居首,占比33.5%,其次為醫療和服裝服飾行業,各占比6%,珠寶行業約占比3%。
2、微信公號使用場景最多
從使用場景上看,84%的肖像被使用于微信公眾號中,主要以文章配圖的形式展現;15%的肖像被使用于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的網絡店鋪,以及企業官方網站或微博中。
3、新型侵權不斷出現
P圖、AI換臉等技術手段偽造他人肖像、對他人肖像進行惡搞的行為不斷出現,使得侵權形態變得越來越復雜。
由此看來,侵犯肖像權已經不是明星們的個例,我們普通人在生活中也要時刻注意對自己肖像權的保護,以免自己的肖像權被不法分子用來做非法的事情。
以上是林律師為大家講解的關于“肖像權侵權的構成條件是什么?”的相關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小伙伴。如果有其他不清楚的問題您可以在我們的官方平臺進行提問,簡單敘述自己所面臨的問題,上百名專業律師會在第一時間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