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繼承最新政策2024年
預計到了2025年我們的城鎮化率將達到65.5%,越來越多農村人口落戶到城市,本質上還是因為城市就業機會多,工資收入水平高,許多農村出身的大學生高校畢業后選擇了留在城市里,畢竟農村無法找到工作就不能夠賺錢,而城市工作崗位多,就業選擇性機會也多一些,因此許多農村大學生都把戶口轉移到城市里,然后買套房安居樂業了。話說城市和農村各有各的好,城市擁有教育、醫療優質資源,適合追求高品質生活。農村生態環境宜人,適合休閑養居。
現在許多大城市落戶門檻都降低了,就擔心今后人口出生率逐漸降低了,面臨老齡化壓力較大,城市人口多了確實利好發展。農村人口轉移城市市民化后,對于父母還是在農村的擁有宅基地、自建房的情況下,城市子女也是可以繼承父母留下的宅基地和老宅的。關于2021年農村宅基地、自建房怎么處理的問題?今天和大家說明白,2021年農村實施地隨房走規定,農村父母留下給你的老房子、宅基地你要珍惜。
一、城市戶口子女,可以繼承農村父母的自建房、宅基地使用權
現在是把農村戶口轉到城市容易,但是戶口遷回到原籍農村就有點困難了。其實無論戶口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你都可以繼承父母的自建房。老家自建的房子屬于家庭資產,擁有房屋所有權,屬于私人財產,因此就算你是城市戶口還是可以永遠繼承的。
不過農村宅基地就不一樣了,農村的宅基地是屬于農村集體的,等于說是最早是由村集體發放給你的,土地不屬于個人私有財產,因此農村土地流轉交易并不是那么隨意的。子女在城市里落戶后就不算村民了,父母在農村老家的宅基地使用權你是可以繼承的,這里注意是繼承宅基地使用權,而并非簡單歸結于宅基地。無論你戶口在村里還是城市,宅基地的使用權都是可以給你的。
二、地隨房走規定:老家房子倒塌了,宅基地會被收回
不過這里注意一點,城市子女雖然可以繼承老家的宅基地使用權、自建房,但是我們依照“地隨房走”的規定來處理,農村土地使用權和房子的所有權是不能分離的,簡單來說就是宅基地和地上的自建房是一體的,就是說如果哪一天你的房子倒塌了,消失不存在了,你家的宅基地就會被當地村集體收回,原本農村老家的房子和土地都不屬于你了。
除非你還是擁有農村戶口這種身份,才能夠申請宅基地。建議大家如果有機會去農村老家維護修建好自家自建房,要是能夠申請重新蓋房子、或者是簡單的修繕加固翻新也是不錯的,不過現在政策要求嚴了,不允許農村房子隨便翻建,想要將舊房推倒重建很難。
宅基地繼承最新政策2021年
2月底,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整體城鎮化率已經突破了60%大關,過去40年城市常住人口從1.7億增至8.5億,且未來30年,城市化仍有20%的提升空間。另一方面,根據社科院發布的社科院發布的《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20》來看,預計到2025年,中國城鎮化率將達到65.5%,保守估計新增農村轉移人口在8000萬人以上。也就是說,未來5年內預計將有8000萬農村人口流入城市。
城鎮化作為我國重要的發展戰略,通過吸收剩余勞動力,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同時還有利于改善地區的產業結構,促進了工業發展、科技進步、文化交流全面發展。目前發達國家的平均城市化率為70%,很多發展中國家也在致力于推動城鎮化進程。可以說,城鎮化是國家走向發達的必經之路。
說到底,城市化的本質還是人口從農村流向城市的過程,近些年城市發展得越來越迅速,各種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就業崗位、社會資源源源不斷,因此吸引了很多人前往城市尋求發展。但對于農村而言,人口大量流失也造成了很多土地資源荒廢。根據中科院的數據來看,全國宅基地面積總共有2.7億畝,其中空置的土地面積達到1億畝左右。
2016年,隨著“十三五”的到來,全國各地也陸續放開戶口遷移政策,農村戶口轉入城市戶口變得簡單,19年發改委也發布了《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明確表示將繼續加大戶籍制度的改革力度,積極推動已在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在一系列措施的幫助下,越來越多的農村戶口落戶城市之中。
隨著交通設施不斷發展,如今城市與農村之間的溝通也變得愈發緊密。一般來說,現在很多農村都是年輕一代的子女前往城市,而他們的父母已經適應了農村生活,往往都選擇留在農村,守著家里的老房子與宅基地。而子女們在城市落戶后,也有了自己的家庭。那么這時候問題就出現了,留在城市子女們的下一代,連老家有幾畝地、幾塊田都不清楚。因此2013年起,全國各地陸續開始了土地確權工作,依照法律、政策的規定確定某一范圍內的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的隸屬關系和他項權利的內容。
一、確權即將“停止”?老家有房有地應該及時關注自家情況
從2013年到2020年,確權已經經過了8個年頭。去年6月,自然資源部下發的文件《關于加快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提到了20年底基本完成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工作。同時強調,由于今年的特殊情況,推進工作受到阻礙,為了確保任務的完成,提出了加快登記工作的若干要求。雖然時間節點比較緊湊,但是整個注冊工作已經接近尾聲。
也就是說,目前大部分地區確權已經登記完成,由于去年特殊情況,一些地區的相關工作可能會到2021年結束。因此這里提醒一下,對于老家有房有地的家庭來說,應該時刻關注自己老家相關的確權工作進度。與此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能夠進行確權登記,根據相關規定6類房屋不得進行確權登記,不得通過登記將違法用地合法化:
1、不符合鄉村規劃,未經過審批的建筑;2、私自開墾土地上建造的房子;3、違法占用耕地和突破生態紅線的房屋;4、城鎮居民購買的小產權房或宅基地;5、宅基地和房子所屬權存在爭議的;6、一戶多宅,以及超出部分。
二、2021年起,農村房屋基地統統按照新規處理,城市、農村戶口均可繼承,實行“房地一體”原則
之前已經提到過,很多農村子女戶口選擇在城市安家落戶,那么很多人難免會有這樣的擔憂:自己在城市落戶后,“人戶分離的情況下,”老家的房子還能夠順利繼承嗎?對此,今年已經明確開始生效的《民法典》以及自然資源部給出了這些問題的答案: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可以依法由城鎮戶籍子女繼承,并辦理不動產登記。根據《繼承法》規定,被繼承人的房屋作為其遺產由繼承人繼承,按照地房一體原則,繼承人取得房屋的所有權和宅基地使用權,農村宅基地不能被單獨繼承。
也就是說,無論是城市戶口還是農村戶口,均可以繼承老家的房子,按照“房地一體”原則。重點來了,繼承人繼承的是房屋的“所有權”和宅基地的“使用權”。為什么是宅基地的使用權呢?宅基地使用權歸屬用益物權。一般而言,用益物權具有財產的性質,應允許流轉、繼承。但宅基地使用權是特殊的用益物權,是一項“特殊的財產”,具有“無償性”、“依附性”、“福利性”特點,其本質上還是屬于農村這個“集體”所有。
三、這幾種情況下,房屋和宅基地可能會被回收?
如今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但以前家庭往往會有多個兄弟姐妹,經常會有其中一個或幾個子女進城,剩下的留在農村等情況,那么對于這類家庭來說該如何繼承房屋宅基地呢?分三種情況,第一,如果是獨生子女家庭,則由該子女繼承;第二,如果是多個子女,則由與父母在同一個戶口本上的子女繼承;第三,如果父母立下遺囑,則按照遺囑繼承,如果未立下遺囑,按照均等分配的方式繼承。
同樣的,房屋和宅基地都有可能會被“回收”的情況。對于老家房屋而言:
1、由于年久失修存在倒塌風險,且經過確認的話會被集體回收;
2、擅自對該房屋進行翻建、增建等各種更變主體結構的動作,同樣也會被回收;
3、無主房、未確權的房屋、閑置兩年以上的房屋也將在確認后收回集體。
宅基地會回收的集中情況:
1、為了修鐵路、公路等公眾利益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宅基地會被回收,但有相應補償。
2、亂用宅基地、改變宅基地用途;
3、宅基地長時間空置,不使用;
4、房屋坍塌、拆遷兩年以上,并未使用其宅基地。
簡單總結一下,如今“確權”已經進入收尾階段,老家有房子土地的家庭應該時刻關注一下確權進度。此外,房屋和宅基地的繼承也已經有了明確的規范標準,可以自行對號入座,最好在父母健在的時候進行大修,最后老家的房子和宅基地不要長時間空置,有時間的話經常回去轉一下,就當放松一下心情。很多人都認為只有城市的房子才值錢,老家的房子不值錢,但對于父母而言,老家的房子同樣也是居住一輩子的地方,也是來之不易的財富。
以上“宅基地繼承最新政策2021年”內容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