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鄰居打傷怎么處理
在現實生活中,鄰里之間難免會出現一些矛盾和糾紛。如果處理不當,將影響社會和諧穩定。鄰里矛盾大多是小事。人們往往缺乏理解和溝通,缺乏相互理解和禮讓。矛盾可能越來越嚴重,瑣碎的事情可能導致矛盾激化。
近日,固鎮縣人民法院立案受理了一起因鄰里矛盾發生健康權糾紛案件。
據悉,安徽省固鎮縣仲興鄉某村居民王某和張某就兩家相鄰歷史通道挖坑一事,發生了矛盾糾紛,雙方互不相讓,由爭吵發生了肢體沖突,最后造成雙方都不同程度受傷,王某依法向法院提起訴訟。 經查明事實如下:2017年11月3日7時許,固鎮縣仲興鄉村民張某在自己家房屋西側因土地糾紛與鄰居王某發生爭吵,隨后相互廝打,期間張某將王某面部、耳朵抓傷。后王某被送固鎮縣某醫院住院治療,經診斷王某的人體損傷程度為輕微傷。王某住院治療21天,花去醫療費12829.52元。張某也因毆打王某被固鎮縣公安局給予行政拘留10天并處500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法院認為,每個公民的健康權都受法律保護,張某因土地糾紛和王某發生毆打將其打傷,王某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張某應予以賠償,鑒于王某在事件發生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過錯,應減輕張某的賠償責任。經過主辦法官多次調解和溝通,兩家握手言和,張某主動賠償王某各項經濟損失的70%,王某自己承擔其余的30%。
法官提醒,古人都知道‘遠親不如近鄰’,鄰里之間更應該按照‘方便生活,團結友善,公平合理的 精神’正確處理相互之間的通行、通風、采光、衛生、噪音和互不干擾等相鄰關系,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被鄰居打傷怎么處理
鄰居罵架一方動手打人,可以報警處理,出警記錄完畢后,傷者可以申請要求上醫院診治。傷情穩定后可以要求做法醫傷情鑒定。
如果傷者構成法醫鑒定的輕微傷:
輕微傷不構成刑事案件,沒有刑事責任、只有行政責任(治安處罰)和民事賠償責任。一般輕微傷可以由公安進行調解,調解達成協議后不再處罰;若調解不成可處罰款或15天以下行政拘留。
造成輕微傷處罰方式為拘留或罰款:
(1)給予雙方治安處罰,應由縣級公安局決定,不是你“提出”不提出的問題。
(2)拘留是五日以上十日以下,如果你是殘疾人或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拘留可以是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
(3)罰款可以是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嚴重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
(4)可以既拘留、又罰款,即并罰。
依據是:《治安處罰法》第四十三條:“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處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一)結伙毆打、傷害他人的;(二)毆打、傷害殘疾人、孕婦、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或者六十周歲以上的人的;(三)多次毆打、傷害他人或者一次毆打、傷害多人的”。
如果傷者構成法醫鑒定的輕傷或者重傷,打人者就屬于違法犯罪,涉嫌故意傷害罪。
《刑法》的規定為:
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二百三十八條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具有毆打、侮辱情節的,從重處罰。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以上是律師對“被鄰居打傷怎么處理”此問題作出的詳細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