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個人所得稅怎么算2024
對于一個打工人來說,工資的多少決定了自己未來的生活能夠活的多好。也正是因此,對于工資避稅的問題可謂是格外的在意,那么工資個人所得稅怎么算2021?工資可以避稅嗎?
工資個人所得稅怎么算2021
從2021年1月1日起,對于符合條件的兩類納稅人,可在累計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月份,暫不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等累計收入超過6萬元之后,再預扣預繳稅款。采用新的預扣預繳方法后,對于工資收入不超過6萬元且收入前后低波動較大的中低收入人群,避免了先預繳再退稅的麻煩,既增加了現金流,又降低了納稅的時間成本。
其次,累計到收入超過6萬元的月份時再預扣預繳稅款,也產生了遞延納稅的效果,獲得了稅款的時間價值。那么具體是哪兩類納稅人呢?
第一類工薪一族。需要同時符合三個條件:
1.2020年1至12月都在同一單位任職而且扣繳申報了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
2.2020年工資收入不超過6萬元(包括全年一次性獎金等各類工資薪金所得且不扣減任何費用及免稅收入);
3.2021年1月起,仍在該單位任職并取得工薪薪金。
舉個例子:老員工小楊2020年1-12月都在A單位工作,新員工小許2020年3月才進入A單位,兩人年收入都是54000元,A單位每月都辦理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假設他們2021年仍在A單位工作,則小楊可以適用19號公告,而小趙因為2020年1至2月不在A單位,所以不能適用19號公告。第二類主要涉及保險營銷員、證券經紀人和大學實習生(全日制學歷教育),同樣需要同時符合三個條件,則取得的勞務報酬可比照上述規定執行。
雖然2021年起個稅預扣預繳有了變化,但是最終所納稅金還是不會變的。我們簡單舉個例子:【例】小蔣是A單位員工,1-6月份收入8000元,7-12月均4000元,年收入總額72000元,暫不考慮各項扣除的問題。1-6月份:{(8000-5000)*3%-0}*6=540元7-12月收入未達起征點,不用扣繳個稅匯算清繳(多退少補):(72000-60000)*3%=360元匯算時需退:540-360=180元
倘若按照2021年個稅方法計算:
9月底收入正好6萬,所以九月底之前,不需要預扣繳個稅,第10月才開始扣個稅。10月累計收入64000,需要繳稅:(64000-60000)*3%=120元11月累計收入68000,需要繳稅:(68000-60000)*3%-120=120元12月累計收入72000,繳稅:(72000-60000)*3%-120-120=120元所以全年共交個稅:120+120+120=360元可以看出需要交的稅金是沒有變化的,只是扣繳的方式和時間點有些不同,簡化了個稅預扣繳流程。
法律規定的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第三十五條扣繳義務人在向個人支付應稅款項時,應當依照稅法規定代扣稅款,按時繳庫,并專項記載備查。
第三十七條稅法第八條所說的全員全額扣繳申報,是指扣繳義務人在代扣稅款的次月內,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其支付所得個人的基本信息、支付所得數額、扣繳稅款的具體數額和總額以及其他相關涉稅信息。
第三十九條納稅義務人兼有稅法第二條所列的兩項或者兩項以上的所得的,按項分別計算納稅。在中國境內兩處或者兩處以上取得稅法第二條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所得的,同項所得合并計算納稅。
《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分別是: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
《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辦法(試行)》國稅發〔2006〕162號第十一條第一款:有從兩處或者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選擇并固定向其中一處單位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
工資個人所得稅怎么算2021?
一、計算公式:
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五險一金”-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個稅免征額是3500,使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如下:
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實發工資=應發工資-四金-繳稅。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四金)-3500
扣除標準:個稅按3500元/月的起征標準算
如果某人的工資收入為5000元,他應納個人所得稅為:(5000—3500)×3%—0=45(元)。
二、工資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三險一金)-3500
實發工資=應發工資-四金-繳稅
扣除標準:2011年9月份起,個稅按3500元/月的起征標準算。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財產租賃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
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每次收入額-800)*20%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每次收入額*(1-20%)*20%
財產轉讓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收入總額-財產原值-合理稅費)*20%
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應納稅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每次收入額*20%
三、關于公司和個人違法的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九條: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應收而不收稅款的,由稅務機關向納稅人追繳稅款,對扣繳義務人處應扣未扣、應收未收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二條納稅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的,或者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向稅務機關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和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四、工資如何合理避稅?
首先,大家在制定工資收入避稅方案的時候要提前去了解相關的法律,當大家對相關的法律足夠的了解之后,就能夠更加正確的去制定工資收入避稅方案。另外,這種情況下制定出來的避稅方案也不會出現違法行為。一旦在的時候出現違法的行為,就容易受到相關的法律制裁,因此這一點對于大家制定工資收入避稅方案來說是很重要的。
其次,制定工資收入避稅方案的時候還應該要分析自身的情況。不管什么情況在實現工資收入的時候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合理的避稅,這樣的話相關的避稅效果才是最好的。另外,在的時候制定相關的工資收入避稅方案也是需要分析自身的情況的,這一點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不合理的去分析自身的情況的話,制定出來的工資收入避稅方案就很難有好的避稅效果,因此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最后,按照基本的步驟去制定工資收入避稅方案。制定工資收入避稅方案的時候一般都是有一定的步驟的,大家在制定方案的時候就需要根據正確的步驟去進行制定,這種情況下制定出來的工資收入避稅方案就很合理,相關的避稅效果也會很好。因此,在制定工資收入避稅方案的時候,這個基本的一點是要注意的。
關于“工資個人所得稅怎么算2021”律師已經為大家講完了,如果您還有其他的疑問可以隨時在我們官方平臺進行提問,上百名專業律師會在第一時間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