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確診女孩電話泄露被打爆
據想法報道 這幾天,國內的疫情在成都出現了小小的反撲,成為了關注的焦點,而“成都確診女孩”也同時被頂上了熱搜。但是,讓她成為“熱搜”的并不是網友們的關心,而是在她如實上報了行動軌跡之后受到了鋪天蓋地的謾罵,以及個人隱私信息的全部曝光。
重慶確診女孩電話泄露被打爆,隱私泄露何時停止!
為了防疫工作,我們到底應不應該犧牲我們的“個人隱私權”呢?個人隱私的邊界,真的能無底線退讓嗎?
確診病人就沒有個人隱私?
一個20歲的成都女孩,在不知道自己被感染了新冠的情況下,在確診的前一天出入了多個人員密集的場所,如實上報了行動軌跡之后卻被網友盯著“一晚上出入三個酒吧”這一點進行網暴,甚至是公開了包括身份證號以及電話號碼在內的所有個人信息。
從女孩確診、公布行動軌跡再到發出“道歉聲明”,幾乎每一條帖子的下面我們都能看到這樣的留言:
姑娘在確診了新冠之后,立馬迎來了一場比病毒更可怕的“社會性死亡”。而除了她本人信息之外,還有不少無關女孩被惡意造謠,視頻和照片傳遍了網絡。這場“網絡大戰”也掀起了非常大的波瀾,連幾個官媒都轉發評論了相關的帖子:
也有不少網友開始擔心,在這場“暴力”之后,會不會再也不敢有確診者如實公布自己行動軌跡了。
這位成都女孩的遭遇雖然最為極端,但“私人信息被泄露”這件事,但絕不是第一例。
11月份,上海浦東一位感染者的個人信息也在網上遭到了曝光;許多從國外回到中國的人也都經歷了不少“魔幻式”的信息泄露,比如說,在酒店隔離了14天后回到家,卻發現自家小區大門口貼著一張寫道:“本單元XXX號住戶剛從國外回來,請大家注意”。
想象一下,如果這些事情發生在法國?估計立馬能有一場聲勢浩大,舉著“保護個人隱私”標語的大游行等著大家吧。
個人隱私,絕對不能丟!
要說保護個人隱私的“先鋒”,法國絕對名列前茅,即使是在疫情嚴重,防疫工作非常嚴峻的情況下,關于個人隱私的問題,一點不能讓步。
大家一定都還記得那個非常失敗的防疫APP-STOP COVID-1.0版本吧。法國的總人口有6700萬,當時只有不到50萬的下載人數,其中還有10萬人下載后一直沒有啟用,在這個app啟用3周后,只有64名感染病毒者將自己的信息輸入程序。
法媒當初也做過相關的調查,結果顯示,人們之所以不愿意用這個APP,是因為相關數據將會匯總到一家私人公司,讓人覺得非常不安全。雖然現在的2.0版本ANTI-COVID基本是“人手一個”了,但是就小編到目前為止的個人經驗來說,它的功能也僅限于填寫出行證明了,那個“警告”的功能,反正是從來沒有響過。
在之前餐館和酒吧還開放時,“需要一桌留下一個聯系方式”這一簡單的條例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擔憂,盡管政府規定,商家必須在14天之后將這些聯系方式都刪除,也有不少法國人承認,留下了假的聯系方式。
想要追蹤我?做夢哦!
那么,如果在一家公司里有人感染了或是有相關癥狀呢?這總不能隱瞞吧?
歐洲數據保護條例(RGPD)對于疫情期間的個人信息收集也制定了相關的規定,所收集的數據一定要是“必須”的。例如,為了了解員工是否有癥狀,公司必須優先考慮員工可以回答 “是 “或 “不是 “的簡單問題,而不是讓員工進行“開放式”問答;如果有員工確實被人感染了,則需要通過患者本人的同意才能公布他的姓名,且最好由他自己來坦白自己的病情。
保護隱私,不是“矯情”
剛剛開始接觸法國人時我們可能會覺得,法國人對于自身隱私的保護“太過了”,甚至于有些“矯情”。
擔心自己的個人信息被泄露,會在電商平臺上留下假的聯絡方式;他們或許都很健談,可以和你天南海北的聊天,但如果不是非常熟悉的朋友,絕口不提關于自己的事。
小編有一個非常要好的法國同學,一直到我們認識了快一年之后,她才告訴我她還有一個“中間名”,而再仔細回想一下,除了她的電話號碼、老家在哪以及現在的感情狀況之外,其他個人信息我好像也一無所知,她也并沒有主動問過我這些事情。
“如何保護我們自己的隱私?”
我們一直提起個人隱私,它所涵蓋的內容其實比我們想象中要多得多。
根據法國信息保護委員會給出的定義,個人隱私是指直接或間接確定的與自然人有關的信息。它可以是一個名字、一張照片、一個IP地址、一個電話號碼、一個計算機連接標識符、一個郵政地址、一個指紋、一個語音記錄、一個社會安全號、一個電子郵件等。甚至連政治觀點、宗教敏感度、工會參與、種族、性取向、醫療狀況或哲學思想都是敏感數據。
在對方不認識你本人的情況下,這些小小的信息就代表了你這個“人”,可能是電商平臺上“喜歡xx牌薯片和yy牌餅干”的A,又或是打車平臺上“工作日每晚從zz路到oo路”的B,當這些屬于你的無數個信息小點匯聚在一起,并落入“有心人”手里的時候,你會驚訝的發現,對方比你自己還要了解你本人,就像在你身邊裝了監控攝像一樣,而更可怕的是,你對他一無所知。
在新冠疫情這個特殊的大背景下,配合防疫工作是自然是第一位的,我們確實需要犧牲一部分的個人權利來保障大多數人的權益,但是這樣的犧牲也是要有“度”的,個人隱私的邊界,是不能無底線退讓的。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個人隱私的泄露也遠比我們想象中要容易得多,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會覺得,這些小事被別人知道也無傷大雅,但在未來的某一天,這些小細節也許就會成為你被陌生人評頭論足的“談資”,又或是不法分子用來威脅你的籌碼。
保護自己隱私的同時,也請尊重別人的隱私。
為了傳播文化,尊重原創性,此“重慶確診女孩電話泄露被打爆”文章整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