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定是不是老賴
可以上最高人民法院官網查詢失信人員
屬于相應的信息,可以確定債務人是否已經被列入失信人員名單,如果已經列入,產生交易需要特別注意。
老賴的意思:賴姓年長叫老賴,如同老李,老楊,老鄭……,惡意欠錢不還者熟稱失信人。失信被執(zhí)行人的意思:欠錢不還者經法院判決生效未履行法律責任之人。
敬告!每個姓氏前加個老字,性質都是一樣的!都是友姓人之間打招呼的口頭語而已,都具有唯一性!小編生搬硬套拿老賴代替失信被執(zhí)行人說事的行為是對最高法院把惡意欠債人定義為失信被執(zhí)行人的公開否定!是對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公然踐踏!是對新華社播發(fā)的禁用語的公開否認!是對國家提倡遵循公序良俗的公開污辱!是對賴氏人民民族尊嚴和民族自信的踐踏!請擇時改正!謝謝!
主編同志您好!
據最高人民法院執(zhí)行局要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弘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民法院將加大對失信行為的信用懲戒力度,堅決落實中央關于聯合失信懲戒文件規(guī)定的落實,構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懲戒大格局,推動誠信社會文明建設。
最高人民法院,已中肯用”失信被執(zhí)行人”規(guī)范文書。不存在老賴一詞了。
貴平臺文章中隨意篡改加引“老賴”一詞是否有意或無意傷及賴氏同胞的姓氏貶損行為,請小編共同為凈化網絡文明用語多做正能量的表率,致謝為上!
今天六度君總結一個六度信用六度粉的小故事,讓大家看一下老賴借款前后都有哪些特征,希望大家引以為鑒。以下為六度粉自述:
我遇到老賴了,雖然后來打官司把錢要回來了,但這種經歷我想讓更多人知道,就當是警告吧。希望六度君能把我的故事寫出來,借助六度信用發(fā)表,讓更多人看到。
我和王某是已經很久沒聯系的高中同學,雖然上學的時候我們也不太熟,但三年前的同學會上王某對我很熱情,問我要了聯系方式,跟我談天說地好像闊別很久的好朋友。
同學會后我還感覺挺開心的,畢竟都是好久沒聯系的老同學。
同學會沒幾天,王某又一次聯系了我,經過開始的寒暄后,開始說自己買房首付差了五萬塊。同學會熱情尚未消減,當時我二話沒說給他轉過去五萬塊,連借條都沒讓他寫。他當時是滿口的感激啊。
借給他錢一周后,他還要請我吃飯。當時我有事,婉拒了。他說改天,之后再無音訊,也沒有再聯系我。
兩個月后,我見他還沒有還錢的意思,我們也沒再見面,就想打電話問一下。他接了電話,一陣寒暄后,還沒等我提還錢的事,他就借口有事要忙掛掉了。
一周后的一天早上,我又打電話過去,這次他沒接。當天晚上的時候,收到他發(fā)來的一條消息,說是太忙沒看到,改天請我吃飯之類的話,只字未提還款。
我當時有點懷疑是不是自己遇到老賴,過了兩三天吧,我又打電話給他,他接電話后,我也沒跟他客氣,直言:最近要裝修房子,手頭有點緊,如果你寬裕的話,我想要回借款周轉一下。
他當時陪笑臉說:買房前,我手頭原本有個大項目,如果項目拿下,我不僅能還了欠款,還有小幾十萬盈余。沒想到后來項目吹了,欠款也還不了了。再寬限我?guī)讉€月,我一定還上。
因為同學會上聽他提過什么項目,他這次又說,我將信將疑。
這筆欠款拖了一年多,每次跟他打電話,他都說沒錢,手頭不寬裕,讓我緩緩。
后來,我從別的同學哪里得知他不僅問我一個人借過錢,很多人借款數額較小,他們也就沒問他要,只是之后再也不與他聯系了。
得知真相后,我打電話給他說:你再不還錢,我就起訴你了。
誰知他換了一副嘴臉說:你這人真不講究,還是什么老同學,天天向我催債。我借了好多人錢,就你要得最緊。當初我并沒有問你借錢,是你裝作大方慷慨給我的,現在又讓我還。如果你真的想要告我,那就去告吧!反正我沒跟你寫借條,我就不信你能告贏。他說完啪的一聲掛了電話。
當時我心涼如冰怒氣如火,那五萬塊我大不了不要了,可是這口氣我實在咽不下去,當天我就聯系了相關法院,咨詢訴訟相關事宜。
所幸我有轉賬記錄和聊天證明,在訴訟時效(一般三年)內,經過大半年的法院審理判決和執(zhí)行我追回了那五萬欠款。
經此一事,我總結了一下借款前后老賴特征:
一、不太熟的同學朋友親戚突然對你很熱情。
這里絕對有詐,不是讓你朋友圈點贊,就是他做起微商了;不是他誤入了傳銷組織,想把你發(fā)展成下線,就是他想問你借錢,而且打死不還的那種。
二、借款后只字不提還錢。
真正講求誠信的人,會推己及人。我借給別人錢,自然會時刻惦記著我的錢還能不能要回來。你若有心還我錢,自然也知道我時刻惦記著,隔三差五打個電話,主動確定還款期限,是債務人基本的素養(yǎng)。
真正的老賴是什么人呢?就是那種,你主動打電話聯系他,礙于人請面子不開口談錢,他也不跟你談錢,天文地理柴米油鹽跟你胡侃你,就是不提還你錢。
(六度信用六度君在此提醒那些臉皮薄的債權人:感情和錢不可兼得,當有人問你借錢的時候,你就把感情放在一邊吧。能收回錢的感情,才是真感情。)
三、不是唐僧,還念拖字訣緊箍咒。
借錢出去的人可能都遇到過,你讓他還錢的時候,他會跟你說,不好意思,最近沒錢,等手頭寬裕了再還你。有的時候只是幾百塊,幾千塊錢,拖了兩年還好意思說“沒錢,手頭寬裕了再還”!!
遇到這種人,要回借款的可能就很小了。數額較大的話,建議走法律程序。
四、你叫我爸爸啊,我憑什么給你錢花?
除了放高利貸的,大家在生活中的借貸關系,都是發(fā)生在熟人之間。可是有些熟人借款后就抱著一種理所應當的心理:我們關系那么好,借你點錢不還怎么了?當初是你主動借我的,現在有讓我還錢?催催催,不就那點錢嗎?我們的關系在你心里還不值那點錢嗎?……
有這種理所應當不還錢心里的人,真的會讓你感覺和他的關系很惡心。他們抱著“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態(tài)度,讓你再為這段感情作嘔的時候,還要好言相勸生怕他不還錢了。
五、消失、失蹤、失聯、人間蒸發(fā)。
這種人不說也知道怎么回事了,為躲債真的可以背井離鄉(xiāng)改頭換面也是厲害了。
老賴是俗稱,法律術語稱之為:有償還能力,卻拒絕償還應償債務。這就是老賴的定義。對于個體的債務人如何界定為”有償還能力”?得按照法律規(guī)定去界定。比如,財產執(zhí)行中應當保留債務人必要的生活必需物品。一家五口人,居住45平米的自有房屋,整個家庭經濟收入困難。本人以為,這樣的情況下就不宜拍賣債務人的房屋抵債。這樣的債務人就不能認定為“有償還能力”。面對這樣的情況,債權人只能等待債務人恢復賺錢能力或自認出借財物投資失敗。
老賴借錢前,恨不的給你添求,啥好話都說,使勁渾身騙術,最后你被好聽話,朦閉了,借給了,當你要錢時,呵呵,你給他跪下,叫爺爺,姥姥,他也不給你,還關機,停機,躲你,直到把你心血耗盡,你起訴,執(zhí)行,他說呵呵大不了十五天,直到氣你吐血死去,也要不回你的血漢錢,這就是借錢,中國式借錢,淚啊,
LazyBears:老賴是俗稱,全名為“失信被執(zhí)行人”,標準只有一個,上了名單的就是,沒上名單的就不是。但現實生活中,我們通常會將所有欠債不還的人都統稱為“老賴”。在這里我們主要討論的法律上的含義。
法律上認可的老賴需要滿足諸多要求:
- 法院判決拒不執(zhí)行;
- 有相應的財產;
- 有轉移財產、抗拒執(zhí)行等行為;
總結出來大體以這三個條件為主,當然詳細的條件可以去查詢法條,我在這兒就不詳細說明了。
舉幾個反面例子:
- 如果當事人是貧困家庭,那么不滿足有相應的財產,不會認定成為老賴;
- 如果當事人欠款,但是你沒有去法院起訴,或者法院還未判決,那么當事人也不是老賴;
- 如果當事人有錢,而且足以償還,但是因為經營的特殊性需要時限,所以跟你協商約定了還款周期,那么當然也不算老賴。
老賴不是那么容易認定的,不僅僅是在條件、流程上都有規(guī)范要求。因為如今老賴的后果很嚴重,而且未來會未來越嚴重。
收藏內容,不如關注我們漲知識
每天都有熱點事件的分析探究
經法院查欠債人幾年內所有資金去向,給家里人或者親戚轉移資產,有資產和資金不還錢的人就是老賴,真正投資收不回來或者虧損無錢可還就不是老賴
沒有誠信(安徽安慶宿松縣匯口鎮(zhèn)人)
對于“老賴”一詞,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很多人也都因為財產糾紛和“老賴”爭執(zhí)不休。而且,當下社會中確實對“老賴”存在一些認知上的偏差。很多當事人也會質疑:什么樣的人才算是“老賴”呢?只要欠錢不還都可以稱為“老賴”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分析一下。
一、被執(zhí)行人是“老賴”嗎?
在很多民間借貸中,債權人會在多次談判無果之后選擇把債務人告上法庭。如果債權人勝訴,法院會對債務人進行判定。如果債務人有義不履行還款義務,法院還會強制執(zhí)行,那么此時債務人就變成了“被執(zhí)行人”。此時的被執(zhí)行人可以成為“老賴”嗎?
在法律行業(yè)中,“老賴”是指“失信被執(zhí)行人”,所以“被執(zhí)行人”還不能完全等同于“失信被執(zhí)行人”。也就是說,如果被執(zhí)行人有一定的失信行為之后,才會被法院列為“失信被執(zhí)行人”,也就是大家口中的“老賴”。
同時,對于“失信被執(zhí)行人”在法律上也是由條件規(guī)定的。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公布失信被執(zhí)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guī)定》,對于被執(zhí)行人如果滿足以下情形,法院可以將其列入被執(zhí)行人名單。
1、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
2、以偽造證據、暴力、威脅等方法妨礙、抗拒執(zhí)行的;
3、以虛假訴訟、虛假仲裁或者以隱匿、轉移財產等方法規(guī)避執(zhí)行的;
4、違反財產報告制度的;
5、違反限制消費令的;
6、無正當理由拒不履行執(zhí)行和解協議的。
這項規(guī)定也是法院為了督促被執(zhí)行人及時履行義務,利用信用懲戒的方式,限制他們的某些生活。不過,如果“實行被執(zhí)行人”在后期又主動履行還款義務、主動改正,法院可以刪除其失信信息。也就是說,如果由債務人明明有錢卻不還錢,那他就是“老賴”,如果他主動還錢了,他就可以從“老賴”名單里消失。
二、債務人實在沒錢算“老賴”嗎?
在現實生活中,也存在很多債務人確實有一定的困難,導致短時間內無法還清債款。但是他們的內心是很真誠的,他們也不想被債權人一直追著要錢。那么對于這一類人,他們屬于“老賴”嗎?
其實,根據上面的規(guī)定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的債務人都會定位“失信被執(zhí)行人”的。按照我國的《民法通則》規(guī)定:債務應當清償。暫時無力償還的,經債權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決,可以由債務人分期償還。
對于這一項規(guī)定,可謂是給了債務人一些緩存的空間,只要真心想要還款,法律還是會給債務人提供一定的政策的。一般情況下,法院會按照程序對債務人名下所有的房屋、汽車、股票以及其他私有物品進行調查,如果確認債務人確實沒有還款能力的話,法院不會把他們列入“失信被執(zhí)行人”的名單中。那么這類人也就不屬于我們常說的“老賴”。
此外,如果有公司或者其他機構明明有能力還款能力,卻遲遲不肯還款的話,經法院調查之后,也會被列入黑名單,成為“老賴”。不過,如果公司的確存在困難,且法人也申請了破產保護,那么這類公司則不屬于“老賴”。
綜上所述,對于惡意拒絕履行還款義務的被執(zhí)行人都會被列入“失信被執(zhí)行人”的名單中,成為“老賴”。而且如今的“老賴”已經不再是一類社會群里,可以說是成為了一種社會現象。在這里我們也希望有財產糾紛的債務人,可以積極配合履行還款義務,讓社會少一些“老賴現象”,多一份誠信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