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規模納稅人開3萬的票要納稅嗎
對于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是按照征收率來征收的。征收率有3%,也有5%。并且月銷售額不超過3萬,季度銷售額不超過9萬,免交增值稅。在1月9日,李克強總理在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時決定,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征點由原來的月度3萬提升到月度10萬,季度銷售額由原來的9萬提升到30萬。雖然增值稅可以免交,但是并不是說小規模納稅人不需要取得購進發票。
小規模納稅人需要取得購進發票,是跟成本相關的。成本的大小跟利潤相關,而利潤又跟所得稅相關。2018年6月6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管理辦法》,管理辦法規定,企業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要取得證明與收入相關的,合理的支出,并據以稅前扣除的各類憑證。
也就是說,小規模納稅人,想要扣除成本費用,必須取得扣稅憑證。如果沒有扣稅憑證,那么成本就不能扣除,銷售收入就會成為利潤,從而企業所得稅額就大了。
題主所描述的問題,就是因為沒有成本發票,所以才會按照小微企業的所得稅計算辦法,減半按照20%的稅率征收,實際的所得稅稅率就是10%。計算公式是(1-50%)*20%=10%。
對于一般納稅人,進項不僅影響增值稅,還會影響所得稅,對于小規模納稅人,進項發票只影響所得稅。所以,根據相關政策規定,在購進時,小規模納稅人必須取得購進發票,否則就不能稅前扣除。稅收籌劃是在稅法允許的范圍內,做對自己有利的事情,不按照規定來做,肯定會多交稅款。
企業可以控制的是利潤,不能控制增值稅,所以,3萬內免征增值稅和小微企業減半征收確實是對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再好的政策,前提也是遵守政策法規的相關約定。
小規模納稅人月銷售額不超過3萬元或季度不超過9萬元,享受增值稅、教育費附加、城建稅減免。但是小規模納稅人仍然要取得進項作為成本費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作為稅前扣除依據。
小規模納稅人可以享受稅收減免,但是不代表我不需要且不能用進項抵扣增值稅,就可以不取得進項發票。問題里描述的情況,是自以為是、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不取得進項發票,當然會測算自己多交了所得稅。我們來做個比較就可以看明白了。例如:
①小規模納稅人按月申報,征收率為3%。7月份和8月份沒有收入,9月份銷售商品不含稅收入9萬元,購進商品成本6萬元,取得普通發票。
免交增值稅90000*3%=2700元,免交教育費附加和城建稅2700*(7%+3%+2%)=324元。總計減免3024元。計算繳納第三季度企業所得稅(9萬-6萬)*10%=3000元。
②一般納稅人按月申報,稅率為16%。7月份和八月份沒有收入,9月份銷售商品不含稅收入9萬元,購進商品取得進項稅發票不含稅價5.17萬元,稅額0.83萬元,價稅合計也是6萬元。
一般納稅人沒有小微企業減免,繳增值稅9萬*16%-0.83萬元=6100元,繳教育費附加和城建稅6100*(7%+3%+2%)=732元。計算第三季度企業所得稅(9-5.17-0.0732)*10%=3757元。
注意:條件一樣的情況下,小規模納稅人享受稅收減免只交3000元所得稅,一般納稅人合計要繳納10589元。如果小規模納稅人沒有取得進項成本票,企業所得稅就像問題里描述的情況,開票金額的10%繳納,即9萬元*10%=9000元。
所以,甭管是一般納稅人還是小規模納稅人,都應當取得進項發票。小規模納稅人按照簡易征收計稅,雖然不可以抵扣增值稅,但是企業所得稅可以稅前扣除。另外,企業所得稅目前99%幾乎都是查賬征收,很少有核定征收。
文:稅里稅外
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繳納所得稅多少也和公司的組織類型有關。
我們先說,小規模納稅人月收入30,000以內,季度90,000以內應該繳納多少增值稅。
答案:繳納0元增值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小微企業免征增值稅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7年第52號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月銷售額不超過30,000元(按季納稅90,000元),自2018年1月1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可享受小微企業暫免征收增值稅優惠政策。
接下來我們再說小規模納稅人所得稅應繳納多少?
小規模納稅人所得稅繳納多少也和公司的組成形式有關
1.個人獨資企業、有限合伙企業、個體戶等
這一類型的公司,常見稅種除了增值稅、附加稅以外,還有生產經營所得稅,簡稱個人所得稅。
如果稅務對你進行查賬征收,用你的收入?費用得出利潤,再用利潤??下面對應的稅率就是你應該繳納的所得稅。
如果你的各項花費核算不健全,那么就會導致利潤虛高,這時你可以向稅務局申請核定征收。
核定征收時,稅務局會用你的業務收入×應稅所得率×上表適用稅率得出你所得稅的稅額。
這是國家稅務總局給的應稅所得率的范圍,各省結合自己情況確定準確值實施。
2.有限責任公司等公司性質
除去增值稅,附加稅等外,還有企業所得稅,樓主說沒有進項票,可能是產生了費用,但就是沒有發票而已,如果按照小微企業優惠政策的話,沒有取得進項發票還是會導致利潤需高,也可以申請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
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進一步擴大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范圍的通知財稅201877號自2018年1月1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將小型微利企業的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500,000提高至¥1,000,000,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1,000,000(含¥1,000,000)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照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修訂企業所得稅2個規范性文件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6年第88號為擴大小型微利企業享受所得稅優惠政策的惠及。根據稅務總局的規定,自2014年度開始,符合規定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不論實行查賬征收還是核定征收,均可享受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而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若干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377號第一條規定,享受優惠的企業(含小型微利企業不得采取核定征收。因此需要進行相應的修訂,明確小型微利企業即可實行核定征收,也可享受稅收減免稅收優惠政策。
所以,企業所得稅在會計核算不健全時,也可以進行核定征收,主營業務收入??應稅所得率??50%?20%得出的數就是你的企業所得稅額。
總之會計核算不健全時,要么請會計建好賬套,清楚納稅,要么申請核定征收,這樣你的稅負就會大大減輕,如果負擔不起請會計的成本,你也可以聯系我代理記賬哈!
非請自來。
您對稅收的一些概念理解有誤。讓我從增值稅及所得稅給您簡單說說。
增值稅方面:
小規模納稅人除了應稅銷售額達不到一般納稅人標準外,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會計核算不健全,在增值稅征收管理方面,符合條件的還給予免征增值稅,這稅收優惠算是個大禮包吧。
所得稅方面:
剛才已經說過,小規模納稅人會計核算不健全,無法準確向稅務機關報送稅務資料,稅務機關會采用核定征收方式對其征收。像您說的那樣,開了普票3萬,即收入總額可據以核算,這種情況通常采用核定應稅所得率征稅,應納所得稅額=30000/1.03*10%*10%=291.26元。
一般納稅人不會說會計核算不健全,采用查賬征收,應納稅所得額是多少就按適用稅率計算多少所得稅。賺的多交的多,賺的少交的少,不賺錢不用交。
極端來說,一個一般納稅人企業全年就賺了一塊錢(不考慮納稅調整等因素),那么其交納0.25元的所得稅;同理,如果賺了一個億,納稅2500萬元。
大概就是這樣了,您應該能理解了吧!
這個問題提問的比較老了,不過問主的觀點倒是很有創造性。
按照最新的減稅政策,小規模納稅人在月銷開票額在10萬以內是免增值稅的,按季的為30萬。符合小型微利企業的企業所得稅年應納稅所得額在100萬以下,減按25%進行計算,也就是說實際稅負為5%,100萬~300萬之間的減按50%計算,適用稅率為20%,實際稅負為10%,已經比去年又降了很多。
問題分析
但是就象問主所說的,一般納稅人是按銷售額的千分之幾征收,在實際中確實有很多一般納稅人的稅負率都低于0.1%,有的甚至只有萬分之幾。現在一般納稅人改成登記制了,只要你愿意成為一般納稅人,只要申請一下,核實信息準確就可以登記為一般納稅人,那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選擇小規模?在國家出臺符合條件的一般納稅人轉為小規模政策后,又有那么多一般納稅人要選擇登記回小規模?現實存在著這種行為說明小規模納稅人的稅負不是遠遠高于一般納稅人的。
小規模納稅人的實際稅負基本上都可以用征收率來計算,達到3%,名義上看似乎很高了,但是如果綜合來看,小規模納稅人仍然還是很合適的。
1、中國現實存在的價稅不分的標價制度,為小規模納稅人提供了較大的生存空間。
多數小規模納稅人都從事于面向終端消費者的行業,消費者索取發票等憑證的習慣還未養成,這為小規模納稅人隱藏收入提供了空間。同樣,小規模納稅人在購進貨物或原材料時也因為價格原因不索取發票,自己很難收集齊全相應的進項稅額。因此,小規模納稅人生存空間還是有的。
2、部分高利潤行業更適合小規模納稅人的征收率。
在我國,有許多暴利的行業,比如藥品和器械、保健品等,毛利率相當高,有的都達到50%以上,如果使用一般納稅人的稅率,它的增值稅稅負可能會超過7%。因此,這些行業比較青睞于小規模納稅人固定的3%征收率。
3、小規模納稅人的綜合負擔還是比較低的。
很多小規模納稅人的毛利率并不高,但為什么不選擇一般納稅人,是因為在起步階段,資金和人力資源都比較欠缺,企業管理也不正規,如果選擇一般納稅人,各種涉稅事項的辦理較為繁瑣,需要雇傭專業人員進行打理,而且在商務合作中對各種成本費用的核算比較嚴格,很多小規模納稅人都只有幾個人甚至只有一個人在運作,出于整體費用和時間精力的考慮,選擇小規模納稅人更適合起步階段的公司。
問題總結
無論納稅人出于什么目的而選擇小規模納稅人,它都是為了將來的發展來認真考慮的,也同時為國家解決了部分就業、繁榮了市場經濟。從稅收構成來講,我國的國家稅收主要還是大中型企業貢獻的,所以為了培育市場主體,促進就業和經濟發展,國家對小規模納稅人不斷出臺各項減稅降費的優惠政策,就是鼓勵他們好好發展,盡快成長為大中型企業。
小規模納稅人也有兩種報稅方式,按月申報和按季申報;按月申報的不超三萬免征增值稅,按季申報的季度開票額不超過九萬免征增值稅,但企業所得稅都是有的!首先小微企業最多可以減半征收,另外可以成本和費用發票抵
這個問題涉及到2個問題,就是增值稅和所得稅對小規模納稅人來說產生的稅務成本問題,那么我們來一個個的分析,看看最后的結果。
根據最新的增值稅優惠政策,小規模納稅人按月或按季申報增值稅,那么月銷售額在10萬以內或季度銷售額在30萬以內的免征增值稅。按照問題中的小規模開了3萬的普通增值稅發票,我們假設是一個月開的3萬,那么這個月增值稅需要繳納的金額就是0元。
再來看看所得稅。在所得稅稅前扣除條例中明確指出了,稅前扣除需要有效的憑據,什么是有效的憑據呢,不是單指發票!!!在實務中很多企業都認為沒有發票就不能稅前扣除,這是一種不正確的做法,發票是稅前扣除的有效憑據但不是唯一,它還可以是合同,驗收單、匯款記錄等等其他能夠證明業務真實發生的憑據。
所以所得稅方面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基本上沒有很大的差距。
那么一般納稅人是按照銷售額的多少征收呢,這個可能需要根據每個企業的不同情況而定了,行業不同征收比例也不相同,問題中說按照千分之幾征收,這個可能會存在,但是也有萬分之幾的,誰也說不好
小規模一個季度開票不超過9萬,就不用交稅款!如果要開專票就請稅務局代開!
除小規模納稅人月銷售額不超過3萬元或季度不超過9萬元,享受增值稅、教育費附加、城建稅減免之外,小規模納稅人月服務額不超過3萬元或季度不超過9萬元,享受增值稅、教育費附加、城建稅減免。即:每季度享受減免額度為18萬元,銷售9萬元,建筑工程服務類9萬元。
謝謝邀請!
小規模公司月收入不超過3萬是免增值稅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之后還要根據企業是否有應納稅所得額,決定是否繳納企業所得稅。題主所說小規模沒有進項所以按收入的10%繳納所得稅是錯誤的認知,小規模公司經營也有成本和費用,盡管不能稱之為進項,但允許在所得稅前扣除,只要你獲取了合法的成本及費用發票或者有內部記賬憑證列支,都可以抵減企業所得稅,下面我就介紹一下常用的允許在所得稅前扣除的項目。
(1)進貨成本,只要獲取合法憑證,都是可以所得稅前扣除的。
(2)銷售費用,只要是跟取得收入直接相關的費用,就可以確認銷售費用,獲取合法發票或者制作內部記賬憑證后在所得稅前扣除。
(3)管理費用,屬于間接費用,是因企業經營需要產生的費用,比如資產損失,增值稅費等都可以憑合法票據或內部記賬憑證在所得稅前扣除。
(4)財務費用,投資損失,營業外支出,等都可以在所得稅前扣除。
一句話,只要是經營需要發生的支出并獲取了有效憑證,都可以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如題主所述應納稅所得額=應稅收入的情形現實中是極少存在的,有收入沒有成本,還沒有費用嗎?兩者都沒有意味著收入即是利潤,那全額繳稅也是應該的,有應納稅所得額就應該依法納稅。如果因行業原因確實無法獲取發票,那就去稅務局辦理所得稅核定征收,可以緩解缺票的難題,合理減低企業所得稅稅負。
回應題主的問題,現實中小規模納稅人很多時候稅負重于一般納稅人,尤其是加價率偏低且進項充足的行業,原因就是小規模進項不可抵。小規模月收入不超過3萬繳納多少稅,那就要看有多少成本費用,以及是否有合法票據和內部記賬憑證,成本費用如果足夠的話企業所得稅稅負為0,如果不足的話就要交些所得稅,并不能一概而論。
小規模納稅人月3萬是免征稅的
如果是小規模企業,一個季度沒有開到9萬,增值稅倒是可以免了。如果是沒有進票,所得稅還是不能少的。那現在最低價就是10%。打比方一季度就是9000塊錢稅吧。
一季度不超九萬不用交稅
問題很簡單,免稅。新政策:小規模納稅人月銷售額不超十萬,免增值稅,但是免的增值稅要做收入繳企業所得稅。
一個季度不超9萬的普通發票,不需要繳稅
小規模月開三萬,季不到九萬是免稅的,當然針對的是普票,如果開專票3個點還是要交的,第二個問題,許多人可能有一種錯覺,覺得小規模就能少繳稅,其實這是錯誤的,小規模有小規模的好處,但公司如果想在合理的范圍內避稅,或者是少繳稅,就要對自己的公司經營范圍,預計未來發展空間,盈利空間有個基本的認識,只有在這樣的認知上選擇小規模還是一般納稅人,才能合理避稅
有的交又有的不交就這么現實
這個問題有意思。
從你的描述上來看,有一個誤區,你把“應稅所得率”和“稅率”這兩個概念混淆了,所以導致你的理解錯誤。
你說的“按收入的10%”這就是應稅所得率的概念,在核定征收的方式下,稅務機關可以按不同行業給你核定一個應稅所得率,把應稅收入乘以應稅所得率得到的是應納稅所得額,而不是稅額。
有了應納稅所得額后,再按照財稅(2019)13號文的規定,將應納稅所得額減按25%,再乘以20%的稅率,才得到最終的稅額。
按你的例子,如果硬要按收入來算這個比率,就應該是10%*25%*20%=千分之五。差異并不大。差別其實就在于核定征收相對固定,而查賬征收的利潤率是浮動的,不一定就等于10%。
季度九萬全免
關鍵是月超過3萬實際交多少才是關鍵!
就算國稅免了,地稅和個人所得稅也是要繳的
三萬以下不是免稅是不達起征點不征增值稅
當然到稅務局代開發票是要征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