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移民條件2024
丹麥移民條件2019
想永久居住一個是和丹麥人結婚,歐洲應該大同小異,至少5年或以上的婚姻才可以入籍(參考德國法律,德國是和德國人結婚滿5年可申請入籍)。還有一種辦法就是在丹麥有穩定的工作,在丹麥住滿4年,其中有至少2年半的工作經歷,通過丹麥語考試也可以申請永久居留。
條件有以下三種:
1、在丹麥居住八年以上的難民,并表示意愿融入丹麥社會。
2、從小學開始一直在丹麥學習或工作的人,年齡在18—19歲。
3、有丹麥強關系和超過18歲的年齡。申請須知1、 丹麥加入申根協議國。中國公民赴丹麥須辦妥簽證。2.、丹麥已在華成立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家簽證中心。3、丹麥簽證中心不再為個人旅游申請人預約面試。使領館在受理申請時可能電話通知申請人到使領館面試。
4、居留許可申請服務費調整¥250元,簽證費不變。
5、申請簽證現已啟用生物居留卡,包括照片、指紋、數字簽名等信息。擴展資料1、申請人確定赴丹目的和行程計劃。2、 登陸丹麥駐華使館和委托簽證中心的官方網站,瀏覽有關簽證信息,了解簽證種類,下載簽證申請表和所需材料。3、準備材料階段。1) 先準備公證、認證的文件。2) 準備須第三方提供的文件,如工作單位證明信等。3) 用英文大寫填寫簽證申請表,中文簽字。4) 檢查護照是否有效等。4、向簽證中心遞交簽證申請,繳納簽證費。
它自然資源平平,陸地“像煎餅一樣平”;近代以來審慎克制,平靜地走自己的路;它社會秩序平和井然,國民富裕而不貪婪;它有一句民歌:別翱翔高空,要傍著地面飛……
?
丹麥王國位于歐洲北部、波羅的海至北海的出口處,被稱為“西北歐橋梁”。它由日德蘭半島和周圍406個島嶼組成,其中79島有居民,海岸線蜿蜒曲折長達7314公里。國土面積4.3萬平方公里,人口573萬(2016),本土之外,它還與兩大自治區組成聯邦——北美的格陵蘭和北大西洋的法羅群島,兩大離島均有自己的議會和政府,只有外交與防務由中央政府負責。
丹麥為族裔同質性國家,丹麥人占人口的90.5%,外國移民及其后裔約占9.5%。當代丹麥的族裔認同感形成于19世紀,是從農民幾個世紀以來的鄉土生活方式中發展而來,相反,這之前城市精英所代表的文化更受西歐影響,對其文化的獨特性貢獻不大。丹麥語為官方語言,屬北日耳曼語支的斯堪的納維亞東支,通用英語,曾經的第二語言德語在老人中間和半島南部流通率亦高。87%的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再有伊斯蘭教、天主教等,城市人口占86%。
“丹麥”一詞可以追溯到中世紀,它是古代北歐語“沙灘”和“土地”的復合詞,丹麥歷史是在一個袖珍舞臺上逐漸展開的。公元前500年,“丹麥”部落在日德蘭半島定居下來。公元10世紀后期,王國建立并基督教化,成為歐洲最古老的君主國家。它還擁有維京海盜的“榮耀”,到11世紀上半葉,丹麥王國控制整個英格蘭和諾曼底等地區。1219年,在攻打愛沙尼亞塔林面臨失敗之際,一面紅底白十字旗幟從天而降,得到鼓舞的丹麥軍隊一舉扭戰戰局,“丹麥之布”成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國旗,并為歐洲其他國家“十字旗”的鼻祖。
1397年,首位女王(史上至今只有兩位女王,瑪格麗特一世和1972年登基至今的二世)建立起以丹麥為中心、包括瑞典、挪威和冰島的卡爾馬聯盟(1380年,丹麥與挪威結成更緊密的聯合王國,1536年后挪威事實上成為丹麥的一個省)。1523年瑞典獨立,1658年丹麥大敗于瑞典,失去王國1/3的土地后形成兩國現今的厄勒海峽邊界。1814年挪威被割讓給瑞典,結束了丹麥對其4個多世紀的統治。1849年丹麥通過君主立憲制的憲法,1866年,因敗于普魯士,丹將南部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兩公國割讓給后者。丹麥一戰中保持中立,戰后它審慎明達,善于克己,只索要了北石勒蘇益格,而未趁南鄰失勢受辱的倒霉時刻拿回“南石”。
中立的丹麥1940—1945年被納粹德國粗暴占領,戰后它一直堅定地站在北約和西方陣營內,1973年加入歐共體,現為申根國家,身處歐元區之外。在安全領域,丹麥一直是美國的最忠實盟友之一,參加了阿富汗、伊拉克軍事行動,并派F-16轟炸卡扎菲。在國內,女王深得人心,在政黨眾多(10個)的環境下,40多年里沒有出現過以共和制為目標的政治活動。2011年,政壇出現首位女首相。
史學家對丹麥基于地理位置所發揮的歷史作用給予精辟概括:“從波羅的海看門人到侏儒國”。既是波羅的海大國,又是歐洲大陸一部分,前者決定了它幾個世紀擁有對波羅的海事實上的宗主權——對通過厄勒海峽船只收費,并全神貫注于波羅的海的力量平衡,與瑞典等大國爭斗。歐洲身份最初為“拉丁歐洲的敵人”,經過千年基督文化的洗禮,終成西歐文明的組成部分。19世紀下半葉德國統一后,丹麥不得不比以前更大程度地聽話,按照德國抑或歐洲的條件行事,從那時起,丹麥的處境酷似南有強鄰的蘇格蘭。
學者得出這樣的結論:1500—2000年丹麥外交史是一個可悲可嘆的故事,因為它長期以來一步一步從波羅的海撤退,國土逐漸縮小。這又是一個成為歐陸邊沿國家的成功故事,四周邊緣許多皆已喪失,而丹麥民族和心臟地帶完好無損,一長串的失敗沒有對這個堅忍不拔、敗而不餒的民族造成影響。而在國內,人們沒有因為觀點不同而流血,丹麥首先是個改良的國家,從來沒有經歷過革命。
?
上帝是公平的,除了戰場上不勝,丹麥在其他所有領域均立于不敗。它有歐洲乃至全世界最高效、最富科技含量的農業,一個農民可以養活140人,奶酪、黃油、草種、豬肉和貂皮(皮草)的生產與出口均列世界前茅。航運業歷史悠久,以先進技術、安全高效提供全球10%的海運運量,馬士基是全球最大集裝箱品牌,樂高“世紀玩具”成為丹麥的代名詞。它還在生物制藥、節能環保、工業設計、建筑等領域具有獨特優勢,其風力發電占電力總消費39%,高居世界第一,自行車是丹麥人最普遍的代步工具,“高效、清潔、可持續”的能源發展模式堪稱楷模。該國三次產業GDP占比為1.7%、22.7%和75.6%,消費、投資和凈出口占GDP的比例分別為75.3%、19.3%和5.3%。2016年完成GDP3061億美元,預期壽命81.1歲。
丹麥在社會領域更有獨特性,它有始于20世紀30年代、神圣不可侵犯的社會福利模式,團結互助是這種制度的核心,國家猶如一個大合作社,很大比例的人數繳納非常高的直接稅(最高達90%),以此保證所有人均可得到免費的社會保障服務。如今不愿接受移民,不允許25歲以下國民與非歐盟國家人結婚并帶入丹麥等都有害怕削弱福利的考量。
教育又是丹麥的長項,1814年,國王敕令“所有丹麥人享有義務教育之權利。隨后他們“發明”了連續教育,取名“終生學校”(又稱民眾大學)——讓城鄉不同年齡的人群不經考試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它已成為丹麥文化的象征,丹麥人通過這種形式互相識別、承認、接受,丹麥由此成為文化同一性的國家。公共圖書館是民眾大學之外的又一重要措施,其圖書館人均借書率保持著世界最高紀錄,圖書館還是討論會、音樂會、電影、業余劇、學研小組的活動地。在這樣的背景下,77%的丹麥人會說一種外語不足為奇。
丹麥人自認世界上最幸福,他們用Hygge(創造舒適環境來提高幸福指數)一詞詮釋。國家民主開放,政府廉明,管理有力,社會井然有序,擁有高度的個人自由和相互包容。在個人和社會之間,他們找到一個平衡點,叫做“延特洛夫”(延特規律或葉特爾法則),以確認低調行事:哪個人想出人頭地,把自己當成大人物,立刻會被推回原地,而且受到其他丹麥人的“審判”。其結果是除了女王之外,人們彼此之間都以你我相稱。社會機制和政府職能致力于平等,它讓每個人付出很多努力與恒心,以換取一個有保障的人生,而不是萬貫財富。像一首民歌的歌詞:別翱翔高空,要傍著地面飛,中庸之道是金色的……
聯合國《2016世界幸福報告》證明丹麥人最有自知之明,這是它第三次榮膺“世界最幸福國家”殊榮,其福利體系以免費教育和醫療保障為特色,醫療投入占GDP的9.8%;有整潔和以人為本的環境,根深蒂固的自行車綠色出行文化;性別平等、社會多樣化、平權、生活和工作平衡等都是丹麥高居榜首的重要原因。
盛名之下,其他北歐人卻對丹麥人印象“不佳”:吸煙貪酒,行為放縱,雖然性格開朗活潑,但不大注重道德,生活中強調自由。而公允的丹麥人形象包括性格溫和,能屈能伸,有幽默感,平靜穩重,富于同情心……
丹麥剛出臺了新的移民政策,在丹麥居住滿4年,其中全職工作兩年半,丹麥語過PD2,做義工1年,滿足以上條件,你就有資格申請長居了。 如果你做的是丹麥廚師勞務,如果簽證下來,你拿的是4年的工作簽證,第一個條件滿足了,自己再好好學丹麥語,義工什么的就更簡單了。這也算變相的移民了。
以上是律師為大家講解的關于”丹麥移民條件2019“的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