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上班的有退休金嗎
公司上班的有退休金嗎
在正規的公司上班,國家規定,必須為職工繳納養老保險金,是有養老金的。如果公司不交,可以舉報,勞動監察大隊會對單位依法處罰的。
你好這位朋友,按照現在的規定養老保險要最低交滿15年,退休年齡達到后才可以領取退休金,所以說不是工作滿15周年就可以領退休,而是要社保交滿15年。
企業職工按照國家政策規定,辦理了正式退休手續,每月按時領取養老金。這說明己經完成了時代賦予他(她)們的歷史使命,和單位沒有工作上的關系了,應該告老還家,頤養天年,所在單位無需支付任何經濟補償。
但是,2000年以前,按照國家相關的政策規定,(事業單位我不了解)企業應該發給一次性的“安家費”。最早執行家居住在農村的是350元、住在城市的是250元。不知為什么,有的企業改制后就自動取消了。
另外,按照國家的現行政策規定,是獨生子女的,不分男女,應按上年度社平工資給予30%一次性補助。企業正常經營的由單位負責發放,無單位的下崗職工由地方財政負擔。
然而,有些單位總是以經濟效益不好為借口,久拖不予兌現,實在讓人寒心吶!
無法計算。盡管你有繳費年限15年,其他數據你知道嗎:繳費平均指數、個人賬戶資金余額、法定退休年齡時的社平工資數額等,這些數據都要套進你計算退休金的公式中,沒有這些數據是算不出退休金的。不過你期望不要太高,養老金達不到你的期望值,也就幾百元。
這個問題實際上牽扯到企業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銜接的有關問題。
雖然很多人接觸的少,但是確實有相應的文件規定,是人社部規2017年第1號文件關于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后的相關待遇計發參數問題的通知。
不過,這一個規定主要是針對機關事業單位在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后,實現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之間人才流動的,養老待遇計算辦法的確定文件。
如果是在養老保險辦法改革后,從企業流動到機關事業單位,企業養老保險的繳費記錄轉移參照,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有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轉移到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實際上由于計發辦法是一種方式,可以說跟在企業工作退休金是完全一樣的。
不過由于機關事業單位有10年的過渡期,上述計算方法是過渡期以后退休的人員。過渡期內退休的,要按照同等條件的人員確定其老辦法退休待遇,然后再實行新老辦法待遇比較計算養老金。情況還是有點復雜。
至于2014年10月之前的人員流動文件,是勞社部發2001年13號文件,《關于職工在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之間流動時社會保險關系處理意見的通知》。
文件中規定職工由企業進入到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之月起,執行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養老制度,其原有的連續工齡與進入機關事業單位后的工作年限合并。退休時按機關事業單位的辦法計算養老金。已建立的個人賬戶仍然由社保機構管理,退休時個人賬戶儲蓄額每月按1/120計發,并相應扣減機關事業單位辦法的計發的養老金。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進入機關事業單位比較早,那么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的工齡是相互認定的,一起用于養老金計算模式。即使是2014年10月改革以后也是這樣,可以用于計算過渡性養老金,根據退休時的職務、職稱或技術級別確定的視同繳費指數計算。
相應待遇撥付基金,是屬于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不過有一部分待遇是由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發放,就是之前個人賬戶的部分。計發的個人賬戶養老金,2005年開始辦法有所改變,不再是1/120,而是根據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確定。60歲退休是139個月,50歲退休是195個月,55歲是170個月。這一部分待遇會抵發機關事業單位的部分養老金。
所以,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前有企業進入機關事業單位的人員,企業的繳費年限會通過連續工齡的方式,按照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計算方法辦理退休。
但是如果是2014年10月之后進入機關事業單位的人員,又在2024年10月之后退休,雖然說使用的是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待遇的計算方法,但實際上是跟企業退休方式差不多的,這也是我們國家養老金并軌的一種表現。
在單位上班十年,退休沒有補貼,因為退休后,由社會養老保險管理中心,每月發放養老金,但是有個前提,養老保險一定要繳滿15年
、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及養老金
參保人群:以有工作單位的單位人為主,包括企事業機關單位工作人員,靈活就業人員,4050人員,失業人員,個體工商業者,個人委托人才或職介存檔人員等。
1、企業單位
(1)老人的退休工資,以及中人和新人的養老金
職工依法繳納社保到達規定的年限,辦理退休后嚴格的說可以領取三項“退休工資”,分別是養老金、職業年金反還和醫保返費。
一、養老金的領取
養老金的領取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要求男職工社保最少繳納25年,女社保最少交滿20年,然后到達退休年齡女50歲,女干部55歲,男職工60歲辦理退休后都可以領取的養老金,在所有退休工資中占的比重較大,退休年齡也會因特殊工種,靈活就業人員等不同而有所不同,女士最早可在45歲申請提前退休,領取養老金。
二、職業(企業)年金的反還
如果職工在職的時候按照要求繳納企業年金(職業年金),那么退休職后從辦理退休后領取養老金的第一個月就可以領取年金了。
機關和、事業單位的職業年金制度是從2014年10月1日起實行的,不同于職工養老保險的是,職業年金計算的是實際繳費年限,沒有所謂的視同繳費年限,也就是說只計算實際繳費金額。
哪些人可以領取年金?
雖然年金是養老保險的補充部分,但也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好待遇,有兩種人退休后無法領到年金。
1、2014年10月1日以前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無法領取,因為那個時候還沒有企業年金的相關制度,所以沒有參加年金的繳費,因此退休后不享受該待遇。
2、單位未給職工繳納的不享受年金待遇
機關事業單位給職工繳納的叫職業年金,企業給員工繳納的叫企業年金,但都說的是同一回事,所以在很多民營企業里面并沒有企業年金的說法,也就是企業不給員工繳納年金,因為年金只是一種福利待遇,不是強制參加的。 所以參加的企業一般會是機關事業單位,國企,央企等大型正規單位,一般的小民營企業都是不交納的。
綜上,能否領到職業年金,關鍵在于你在職時是否參加了職業年金并繳費,參加了就可以在退休后領取,否則就沒有。
年金在領取過程中有一個值得關注的點,個人年金賬戶里面的金額發完了就不會再發了,比如你繳納的總額為10萬,計發月數為100個月,那么退休后第9年就沒法領取了,而養老金是可以接著領取的。 另外企業年金中途可以中斷,退休后計算年金只看累計的金額,繳納月份越多,金額就越多,退休后領的才會更多。
三、醫保個人賬戶返費職工醫保每月都會有返費到我們的個人社保卡中,諸如北京則是返費到個人的醫保存折中,只要我們持社保卡并且正常繳納社保,每個月都會有醫保返額,對于在職職工和退休職工反額的標準也是不一樣的。以下我們以北京為例說下醫保個人賬戶是如何返費的:
北京市在職人員醫保存折賬戶存入標準:
35歲及以下時,存入賬戶的金額=醫保繳費基數×2.8%
年齡在35歲-44歲時,存入賬戶的金額=醫保繳費基數×3%
年齡在45歲及以上時,存入賬戶的金額=繳費基數×4%
舉個例子:假如小豆現在26歲,每月工資為20000元,那么他的社保卡中每月就會有醫保定額存入20000*2.8%=560元
北京市退休人員醫保存折賬戶存入標準:
70歲以下的退休人員醫保賬戶每月存入的金額=每月劃入100元(扣除大額互助3元后,實際為97元)
滿70歲以上的退休人員=每月劃入100元(扣除大額互助3元后,實際為107元)
退休人員由于無需再繳納醫保費用,所以退休后每月的返額都是固定的。
【總結】表面上來看,大家退休后只能領取最基本的養老金,其實單位福利較健全的職工在退休后,不僅可以領取基本養老金,還可以領取醫保的返額,同時還有職業年金的收入。
感謝閱讀,我是杏豆,企業培訓師,勞動糾紛咨詢師,社保專家,專注職場干貨分享,感謝閱讀、點贊與評論,歡迎關注向我提問!@筆記簿杏豆
以上是律師為大家講解的關于”公司上班的有退休金嗎“的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