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用地轉農用地
建設用地轉農用地
村里土地從集體所有變成了建設用地,是否意味著有什么大變化?
農村的土地雖然用途改變了,但它的性質并沒有改變,依然是集體所有制土地。按題主所說的已經變成了建設用地,這樣這塊土地今后就改變了農用地的用途,隨時都可以批準建筑,有可能是民宅,也有可能是建筑企業,這些年開發區用地就是這樣來的。
農村的土地,在沒有被征用之前,無論怎樣規劃,農村農民沒有得到賠償款,這個土地性質就不會改變,只有通過正當手續依法征用后,這個土地的性質才可以改變。農村土地不是可以隨意改變用途的,國家根據發展需要,每年都要有計劃的按照一定比例,審批每個地區建設用地的數量,地區再按照各地需求,進行合理審批。地方政府也要根據實際需要,劃定一定數量的土地,作為建設用地。這樣被批準為建設用地后,這個土地的用途就可以隨時改變了,今后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會被征用。
農村的土地被劃定為建設用地,這就意味著遲早要被征用,如果是農民的承包地,農民可以珍惜這個機遇,該怎么做,不用細說,這些年各地都有征用土地的例子。
按照慣例成片劃定為建設用地的用途,一般都是政府用來招商引資,開辦工業開發區。這樣就有可能對周邊的經濟有所拉動,農民盡早維繞工業開發區謀劃自己的事業,也是應當考慮的問題,可以經常了解相關信息,做好自己的打算,機不可失。
受理預審申請或者收到轉報材料之日
起二十日內,完成審查工作,并出具預審意見。二十日內不能出具預審意見的,經負責預審的國土資源局負責人批準,可延長十日。
城市建設用地簡單的說就是在地類上可以用來建設的土地,不分國有還是個人。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就是說用地現狀或地類上是農用地(包括耕地、草地、林地等農用地),要想在這種地類上進行建設,需要將現有農用地進行補償征收,然后在國家、省級國土部門進行轉用。
農業用地轉建設用地每畝賠償的費用是有具體根據的,根據《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建設征用農業用地的補償由四部分組成:
1、補償費用組成部分:
(1)土地補償費
(2)青苗補償費
(3)附著物補償費
(4)安置補助費
2、占用補償標準及計算
(1)土補償費
按照前三年的平均產值6~10倍進行補償,也就是說如果前三年的平均產值是2萬,那么補償的時候就是12萬~20萬之間。
(2)青苗補償費
按田作物季產量、產值計算給予,也就是說按照當地的市場價進行估算。
(3)附著物指房屋、水井、樹木、涵洞、橋梁、公路、水利設施、林木等建筑物、構筑物、附著物等附著物補償費應根據當地的市場價水平進行補償。
(4)安置補助費標準
安置補助標準為該農業用地征用前三平均產值4~6倍,也就是說每個人口按照平均產值的4~6倍。一畝地的產值按照6000元計算,那么每個人能領到24000~36000之間。
以上是律師為大家講解的關于”建設用地轉農用地“的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