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騙簽了合同怎么辦
今天跟大家聊聊關于被騙簽了合同的法律知識,俗話說,次次都上當,但次次不一樣,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上當的事情,比如,買到了假貨,如果錢比較少,就當花錢買個教訓,下回不再上當也就行了。
但有的上當,就有可能讓我們傾家蕩產,以前,我們經常在報紙、電視、手機上看到這樣的新聞,比如,有的老年人花了很多的價錢,買了一些假的保健品,不但不能治病,反而耽誤了病情,導致身體越來越差。再比如,有的老年人,花了半輩子積蓄,買了假畫,假古董。更有甚者,有的養老院忽悠老年人把自己的房子抵押給他們,騙他們說養老院多么的好,一天五餐,24小時有醫護人員,等真正住進去,吃的是殘羹冷炙,就一個小護士,根本就不會治病。
而且,隨著智能機的應用,很多騙子,欺騙人們購買他們的理財產品。結果血本無歸。
通過這些騙局,我們其實都能發現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都是披著合法的外衣進行行騙。而且,都是和你簽訂了合同的。有的騙子也會在合同上寫上投資有風險,等字樣,但是,這些字一般都是寫在不易發現的地方,而且,寫得非常小。一般簽合同的人,根本就看不到,所以,合同一簽,就掉進了騙子精選設計的騙局里面。
而且,當我們去找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會拿著合同說,你看,白紙黑字,有你的簽名和指紋,你自己簽的字,你就得認可,就算去打官司也打不贏的。
難道,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難道法律真的拿這些騙子沒有辦法嗎?當然不是!
被騙簽了合同怎么辦
民法典對待這種事情,專門進行了規定,那就是,給受騙人一種撤銷合同的權利。也就是說,如果大家在簽訂合同的過程中,一旦發現自己上當受騙了,大家就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去法院起訴,要求撤銷這個合同。
因為,如果合同是在欺詐行為下簽訂時,那就不是當事人的真實意愿,法院就會以合同欺詐而判定合同是無效的,這樣,大家就可以把騙子騙走我們的錢要回來的。
但是,這種提出撤銷合同的訴訟,要在簽訂合同之后一年之內趕快去法院起訴,如果過了一年,那么法院就會認為這個合同是合法的。
因此,如果大家遇到被騙時,第一件事,要趕緊向懂法的人進行法律咨詢,尋找最佳的解決辦法,這樣才能把自己的損失降到最小。
可撤銷合同主要有哪些?
1、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
重大誤解是指行為人因對行為的性質、對方當事人、標的物的品種、質量、規格和數量等的錯誤認識,使行為的后果與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較大損失的行為。
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構成要件為:
a、必須對合同主要內容發生了重大誤解。如果僅僅對合同的非主要條款發生誤解,并且不影響合同的目的及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則不構成重大誤解。
b、行為人因為誤解作出了意思表示。即行為人的誤解與其意思表示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c、誤解是由行為人自己的過錯造成的,主觀上并非故意。
2、因顯失公平訂立的合同
顯失公平,是指一方在緊迫或缺乏經驗的情況下而訂立的,如果履行對其有重大不利的合同。
顯失公平訂立的合同構成要件為:
a、合同的履行對一方當事人有重大不利或明顯不公平,主要表現在一方要承擔更多的義務而享受極少的權利,或者在經濟利益上要遭受重大損失。而另一方則以較少的代價獲得較大的利益,承擔極少的義務而獲得更多的權利。
b、一方獲得的利益超過了法律所允許的限度。
c、受損失的一方是在輕率、缺乏經驗或緊迫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行為。
3、因欺詐訂立的合同
欺詐,是指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虛假情況,誘使對方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行為。
欺詐訂立的合同構成要件為:
a、必須有欺詐的故意,即行為人明知自己告知對方的情況是虛假的,且會使對方陷入錯誤意思表示,而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
b、必須實施了欺詐的行為,即行為人將其欺詐故意表示于外部的行為。
c、受欺詐人因欺詐而陷入錯誤,并基于錯誤而為意思表示。
4、因脅迫訂立的合同
脅迫,是指因他人的威脅和強迫而陷入恐懼作出的不真實意思表示的行為。
脅迫訂立的合同構成要件為:
a、須脅迫人有脅迫的行為。
b、脅迫人須有脅迫的故意。
c、脅迫的本質在于對表意人的自由意思加以干涉。
d、須相對人受脅迫而陷入恐懼狀態。
e、須相對人受脅迫而為意思表示,即表意人陷入恐懼或無法反抗的境地,與意思表示之間有因果關系。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采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書面形式是合同書、信件、電報、電傳、傳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并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
以上是律師對“被騙簽了合同怎么辦”作出的詳細解答,希望可以幫助到您!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可以隨著咨詢我們的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