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讓我內退提什么條件啊
一般能內退政策的單位,不是央企就是國企,先來說說內退政策。
內退是指內部退休,企業為優化人才結構,降低人工成本,企業又不能直接辭退員工,因此就出現了內退,內退年齡一般是距離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員工,有些企業甚至會出臺“5+1”,距離法定退休5年的基礎上再加一年,即距離法定退休年齡不足6年的員工,可以辦理內退。
內退政策的出現,給企業減負帶來了一定的益處,接下來說說為什么會出臺內退政策。
前面我們說了能辦理內退的一般不是國企就是央企,那為什么那么大的企業會讓員工提前退休呢?這就不得不說說內退政策的優點了:減輕企業成本負擔,優化人才結構。這說明什么,可以降低成本,什么樣的企業需要內退來降低成本。第一,企業成本負擔重,盈利能力有限,已經不能再負擔起龐大的人工成本,因此,為了減輕企業的負擔,企業就選擇了內退。第二,人工結構差,有些企業在經過繁榮擴招的時期后,人力大幅度增加,企業成本增加,在以后的年度就選擇不招生,經過十多年人工就形成了斷層,后期為了優化這種結構,企業會優先考慮即將達到退休年齡的這部分員工。
企業出臺內退政策目地在于給企業減負,給員工帶來的好處有哪些呢?
第一,達到內退條件的員工,企業在下行過程中,已經負擔不起太多人的成本,有些企業會率先降低工資福利等,企業的福利待遇相較于之前會大度縮減,員工的舒適度已經沒有那么強烈,內退的出現就形成一種紅利。第二,內退工資,內退后的工資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水平,基于按上年度工資基數計算社保,總體來說內退工資也是不低的,因此對內退員工來說,有工資拿,給交社保,給可以不干活,這對他們來說無異是一個福利。第三,內退的這部分員工,由于還沒有達到退休年齡,在內退后,還可以發揮自己的能力,這部分員工經過幾十年的經驗積累,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內退后,有足夠的時間來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旅游,或者做一些小生意等等。
內退不僅給企業減輕了負擔,在一定程度上給員工也有了保障,是一種雙贏的局面。
對于一些工作了二三十年的老同志們來講,尤其是現在還處于基層一線的工作崗位,他們巴不得趕緊內退下來。他們大都五十來歲了,工作了半輩子,眼也花了,干活手腳也不靈便了,身體基本都是亞健康。有些是被和自己子女一般大年齡的年輕人領導,工作中可能會受氣還一時接受不了。這些老同志們大都家庭穩定,也有些積蓄,有穩定住所(有人甚至好幾套)。他們的事業發展已經到了天花板,所以也就沒有了在奮斗的動力。至于說工資減少,這他們是完全接受的,奮斗了一輩子,積蓄還是有的。提早退下來,可以好好享受一下生活,旅旅游,幫子女帶一下孩子……對于一些工作強度大的崗位,說實話,如果透支身體去工作,那給醫院送的錢要比掙的多!當然,對于一些長期處于管理崗位、領導崗位的同志,他們是不愿意提前退下來的,倒不是說他們在意那點工資。由于長期處于領導崗位,已經習慣忙的生活,習慣別人對自己的畢恭畢敬,習慣去管人。猛一下從領導崗位下來,這種生活突然終止,感覺心里空空的,像缺了什么似的……所以,內退是因人而異,大家要對號入座。
單位讓員工內退,不用上班拿基本工資,基本工資是否能落實到位還需要斟酌,如果單位所承諾的不用上班,基本工資又能落實到位,員工需要做一個綜合考慮:
1、自身經濟實力是否允許內退。
我朋友的爸爸就是內退的,年輕的時候打拼積攢了一些錢財,自身經濟實力比較好,50歲就選擇內退了,內退之后,開始享受生活,去各地游山玩水,體驗風土人情,也是活的很瀟灑。因此,選擇內退的時候,首先需要考慮自己有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支撐內退后的生活。
2、如果選擇內退,自身工作能力能否在下一份工作中運籌帷幄。
一般內退的人年齡不會太小,很多人選擇內退后會另謀一份工作,但是另謀一份工作后,自己的工作能力能否應對新的工作,能不能及時完成工作任務。因此,考慮內退時,也應該考慮自身的工作能力。
3、內退后能否閑的住。
很多人內退后無事可干,每天無所事事。內退時,還達不到退休年齡,剛剛內退后感覺非常輕松,時間一長,找不到事干,閑不住,會很難受。其實這種情況,可以適當找個輕松的活干,比如正規網約車、開出租車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因此,選擇內退,需要結合自身情況慎重考慮。
單位經濟效益、個人年齡和工作能力將是影響這個選擇的關鍵因素,并不是我們局外人想當然的那么簡單明了。
必須要經過多方面條件的比較分析,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為原則。
一、視單位經濟效益的高低而定,不能一概而論。
①、如果你是在政府機關或事業單位里工作,現在就是普通職員,一年的所有收入通常也是在十二三萬左右,假如內退只領基本工資,那通常只有上班的一半收入,或者是還不到一半。
況且在這些單位里上班也沒有什么工作壓力,相對比較輕松,你愿意內退嗎?顯而易見,這是很多人都不會去內退的!
如果你還是屬于領導層次的,那內退的損失就更大了!那肯定想都不用想內退的事了!
假如是一些效益好的企業,內退后的收入差距也是相差很大的,通常也沒有幾個人愿意內退。
②、如果是單位經濟效益不好,那我想沒有幾個人不想及早內退,這完全是給自己一條毫無后顧之憂的保障。
與其賴在這種要死不活的單位,還不如早做打算與安排,盡早為自己謀劃一條新的人生之路。
不用上班,還能白白的領到基本工資,何樂不為呢?退出來后,完全可以隨便找一個事情,難道還找不到那兩三千元的工資么?
二、由個人的年齡情況而定。
單位經濟效益好的不用考慮了,肯定是沒有人愿意去干這個傻事了,這里主要說的是經濟效益不好的單位。
①、如果年齡較小,還比較年輕,那誰都想打破腦袋去辦內退。
自己無勞而獲,白得基本工資,然后趁著自己年輕,完全可以在社會上去大膽拼闖一翻,即使失敗了,至少自己的基本生活還是不必擔心的。
說實話在當下的這個經濟形勢,年輕人隨便做做快遞什么的,都可以每月掙到三四千元。所以,有這樣內退的好事,單位中的年輕人還不歡呼雀躍才怪。
②、如果是自己的年齡較大了,即使內退了,也很難在社會上找到工作,那則不用考慮內退了。
畢竟內退后的收入,還是跟在職者有一定的出入,況且自己內退后,極有可能也無法找到一份新工作,掙不到其他的錢財,那內退還有什么意義呢?
如果一定要堅持內退,又何必跟錢過不去呢?假如是身體健康狀況不好,則是另當別論了!
三、看個人的工作能力而定。
這都是建立在單位經濟效益不好之上而定的。
①、如果個人工作能力較強,而單位經濟效益又不佳,那毫無疑問的立馬內退。
相信自己憑著個人較強的工作能力,還愁找不到一份兩三千元/月的工作嗎?
說實話,即使不去找其他工作,自己的隨便開家便民小店、擺設流動攤點,開個維修小攤等等一樣可以掙到那點單位里的工資,何況還白發你基本工資呢!
與其將自己困死在那樣一個陽氣不足的單位里,何不痛痛快快的出來放手一搏,說不定憑自己強大的能力,還會取得意外的收獲與成功。
②、如果是自己個人工作能力較差,內退以后,根本就無法在社會上立足,那請你還是最好別內退。
只要是這種情況,你內退也就是加速求死罷了,內退只會讓你的生活陷入困境而無力自拔。
所以,自己工作能力較差,最好還是安心的留在單位,領取那些辛苦的工資好了,慢慢去陪伴單位的破產倒閉吧!
也許,這才是你最好的選擇!不然你又能怎么辦呢?
以上是律師為大家講解的關于”單位讓我內退提什么條件啊”的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