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當免征個人所得稅的包括
應當免征個人所得稅的包括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免征個人所得稅:
一、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
二、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
三、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四、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五、保險賠款;六、軍人的轉業費、復員費;七、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干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退休工資、離休工資、離休生活補助費;八、依照我國有關法律規定應予免稅的各國駐華使館、領事館的外交代表、領事官員和其他人員的所得;九、中國政府參加的國際公約、簽訂的協議中規定免稅的所得;十、經國務院財政部門批準免稅的所得。前款第十項免稅規定,由國務院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擴展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十二條 納稅人取得經營所得,按年計算個人所得稅,由納稅人在月度或者季度終了后十五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并預繳稅款;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三十一日前辦理匯算清繳。納稅人取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按月或者按次計算個人所得稅,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繳稅款。第十三條 納稅人取得應稅所得沒有扣繳義務人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并繳納稅款。納稅人取得應稅所得,扣繳義務人未扣繳稅款的,納稅人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年六月三十日前,繳納稅款;稅務機關通知限期繳納的,納稅人應當按照期限繳納稅款。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外取得所得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內申報納稅。非居民個人在中國境內從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內申報納稅。納稅人因移居境外注銷中國戶籍的,應當在注銷中國戶籍前辦理稅款清算。參考資料來源:國稅總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回答如下: “免征額”是指“不征收個人所得稅的數額”。 2011年9月1日之前的免征額為2000元,2011年9月1日(含)之后的免征額是3500元。 例:你的月工資是5000元,繳納社保、公積金共500元后的稅前月工資是4500元,4500減去免征額3500元為1000元,這1000元要繳個人所得稅,計算出來的稅額是30元,所以你這個月實際到手的月工資是:5000-500-30=4470元。
(一)免納個人所得稅的范圍:(1)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布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2)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3)獨生子女費;(4) 執行公務員工資制度未納入基本工資總額的補貼、津貼差額和家屬成員的副食品補貼;(5)托兒補助費;(6)按規定報銷的差旅費津貼、誤餐補助;(7)從福利費或工會經費中支付的臨時性生活困難補助;(8)民政部門支付的救濟性補助;(9)按照國家統一規 定發給的補貼、津貼;(10)保險賠款、撫恤金;(11)軍人的轉業費、復員費;(12)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干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退休工資、離休工資、離休生活補助費;(13)按照國家或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提取并向指定金融機構實際繳付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基本養老保險金、失業保險金;(14)殘疾、孤老人員和烈屬個人直接從事生產經營所得;(15)對國有企業職工,因企業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試行)》宣告破產,從破產企業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費收入;(16)按照我國有關 法律(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特權與豁免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領事特權與豁免條例》)規定應予免稅的各國駐華使館、領事館的外交代表、領事官員和其他人員的所得;(17)中國參加的國際公約、簽訂的協議,包括我國與相關國家、地區簽訂的避免雙重征稅協定、安排中規定免稅的所得;(18)經國務院財政部門批準免稅的所得。 目前國務院規定免納個人所得稅的補貼、津貼只有(1)中國科學院院士津貼每人每月200元;(2)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和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每人每年1萬元的資深院士津貼。 (二)外籍個人所得稅優惠: 1、外籍個人以非現金形式或實報實銷形式取得的住房補貼、伙食補貼、搬遷費、洗衣費。 2、外籍個人按合理標準取得的境內、外出差補貼。 3、外籍個人取得的探親費(總局最新規定為一年不得超過兩次并要有交通費支出憑證)、語言訓練費、子女教育費等,經當地稅務機關審核批準為合理的部分。 4、外籍個人從外商投資企業取得的利潤、股息、紅利所得。 5、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外籍專家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可免征個人所得稅: (1)根據世界銀行專項貸款協議由世界銀行直接派往我國工作的外國專家; (2)聯合國組織直接派往我國工作的專家; (3)援助國派往我國專為該國無償援助項目工作的專家; (4)根據兩國政府簽定文化交流項目來華工作兩年以內的文教專家,其工資、薪金所得由該國負擔的; (5)根據我國大專院校國際交流項目來華工作兩年以內的文教專家,其工資、薪金所得由該國負擔的; (6)通過民間科研協定來華工作的專家,其工資、薪金所得由該國政府機構負擔的; (7)為聯合國援助項目來華工作的專家。
小型微利企業普惠性所得稅減免政策:
一句話來說: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對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政策依據】《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的通知》(財稅〔2019〕13號)、《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實施小型微利企業普惠性所得稅減免政策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2號)、《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A類,2018年版)〉等部分表單樣式及填報說明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3號)。
【執行時間】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
【享受主體】小型微利企業
【享受條件】1.小型微利企業是指從事國家非限制和禁止行業,且同時符合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3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5000萬元等三個條件的企業。
2.從業人數,包括與企業建立勞動關系的職工人數和企業接受的勞務派遣用工人數。
3.所稱從業人數和資產總額指標,應按企業全年的季度平均值確定。
4.年度中間開業或者終止經營活動的,以其實際經營期作為一個納稅年度確定上述相關指標。
5.查賬征收與核定征收企業均可享受。
6.預繳企業所得稅時,小型微利企業的資產總額、從業人數、年度應納稅所得額指標,暫按當年度截至本期申報所屬期末的情況進行判斷。其中,資產總額、從業人數指標比照財稅〔2019〕13號文件的第二條中“全年季度平均值”的計算公式,計算截至本期申報所屬期末的季度平均值;年度應納稅所得額指標暫按截至本期申報所屬期末不超過300萬元的標準判斷。
7.原不符合小型微利企業條件的企業,在年度中間預繳企業所得稅時,按《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實施小型微利企業普惠性所得稅減免政策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2號)第三條規定判斷符合小型微利企業條件的,應按照截至本期申報所屬期末累計情況計算享受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減免政策。當年度此前期間因不符合小型微利企業條件而多預繳的企業所得稅稅款,可在以后季度應預繳的企業所得稅稅款中抵減。
8.按月度預繳企業所得稅的企業,在當年度4月、7月、10月預繳申報時,如果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實施小型微利企業普惠性所得稅減免政策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2號)第三條規定判斷符合小型微利企業條件的,下一個預繳申報期起調整為按季度預繳申報,一經調整,當年度內不再變更。
9.企業預繳企業所得稅時已享受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減免政策,匯算清繳企業所得稅時不符合規定條件的,應當按照規定補繳企業所得稅稅款。
10.小型微利企業在預繳和匯算清繳企業所得稅時,通過填寫納稅申報表相關內容,即可享受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減免政策。
稅點點,創新型互聯網稅務籌劃服務平臺。面向七千萬中小微企業提供合理節稅服務,減輕企業稅務負擔。節稅效果明顯。
免征個人所得稅的福利費是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從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提留的福利費或者工會經費中支付給個人的生活補助費。免征個人所得稅的救濟金是指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支付給個人的生活困難補助費。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00號)第十四條規定: 稅法第四條第四項所說的福利費,是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從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提留的福利費或者工會經費中支付給個人的生活補助費;所說的救濟金,是指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支付給個人的生活困難補助費。
國家規定的個人所得稅免稅和減稅的項目大約有幾十項,篇幅比較大,界定也非常科學準確,而且又有多次的修改和補充,需要你留檔查閱。
估計你是想了解2019年新個稅六大減免政策的吧?它們是:
一、子女教育專項扣除:每個子女1000元/月。
它的意思就是只要家里有子女受教育就能減稅,其扣除的方法是每個年滿3歲學前至博士研究生的子女按每月1000元標準執行。
二、贍養老人專項扣除:2000元/月。
納稅人贍養一位及以上老人(年滿60歲)的支出,統一按標準定額扣除。
三、住房租金專項扣除: 按所屬市標準,分別有1500元/月,1100元/月,800元/月三種額度。要求納稅人在主要工作的城市沒有自有的住房,住房租金支出按標準定額扣除。
四、住房貸款利息專扣除:1000元/月。
納稅人本人或配偶,使用商業銀行或住房積金貸款購買住房(在中國境內,且為本人或配偶購買)。發生的住房貸款利息支出,按照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要首套房)。
五、繼續教育專項扣除:400元/月。
納稅人接受學歷教育(注:在中國境內),可以扣除400/元每月的額度;接受技能資格繼續教育、專業技術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其支出可以在取得證書的當年,按3600元定額扣除。
六、大病醫療專項扣除:限額80000元/年。
此項是按實際支出做抵扣的,每個納稅年度內,納稅人自己負擔的醫藥費用超過1.5萬元的部分,可以在8萬元/年這個限額內按實際的扣除。
這個問題看完真是醍醐灌頂,看不懂。就字面意思,那就是符合減免政策才能減免。
以上是律師為大家講解的關于”應當免征個人所得稅的包括“的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