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最新退休養老金計算方法
退休養老金的最新算法是這樣的:
根據最的養老計算辦法,職工退休時的養老金由兩個部門組成:
養老金二基礎養老金十個人帳戶養老金
個人帳戶養老金一個人帳戶儲存額/除計發月數(50為195,55歲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120了)
基礎養老金二(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十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除2x繳費年限X1%
二全省上年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十本人平均繳費指數)/除2X繳費年限x1%
注: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一全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x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在上述公式可以看到,在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其礎養老金的高低取決于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實際
的繳基數與社會平均工資之比的歷年平均值。下限為0、6,上限為3。
因此、在養老金計算中,無論那種情況,繳費基數越高,繳費年限越長,拿養老金就會越多。
例:
男職工在六十歲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4500元。
累計繳費年限為15年,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0,6時,基礎養老金二(4500十4500X0、6)/除2X15X1%二54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1、0時,基礎養老金二(4500十4500×1,0)/除2X15X1%二675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3時,其礎養老金二(4500十4500X3、0)/除2x15X1%二1350元,
累計繳費年限40年
個人繳費基數為0、6時,基礎養老金二(4500十4500X0,6)/除2x40X1%二144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1,0時,基礎養老金二(4500十4500X1,0)/除2X40X1%二180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3,0時,基礎養老金二(4500十4500X3,0)/除2x40X1%二3600元
基礎養老金十個人帳戶儲存額/除139個月一每月養老金。
以上公式是舉例說明,目前全國沒有統一標準收費和領取養老金,基本是以省定,省與省之間,也是參差不齊,建議咨詢當地社保局,與社保局核算領取養老金為準。
注:手機寫除號寫不上,只有用漢字代替望諒解!
本人也不知道養老金計算公式怎么計算,但是紅色紙是退休人員基礎養老金計算方式,計算方式相當復雜,養老保險繳費有高有低,基數金是15年,只能拿基本養老金,養老保險繳費越多,養老金拿得就越多。
附一:職工養老金計算方式。
附二:公務員退休金計算公式。
我們國家從來就沒有退休養老金的,35年和40年的檔次之分。
2014年9月之前,我們國家事業單位的退休制度是35年以上,按照90%計發本人的基本工資。40歲以上也就,白工齡長了。
國家為了改變這種情況,2014年10月份實施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事業單位的退休計算新公式,跟企業的幾乎完全一致。
其實通過我們的退休待遇計算辦法,我們可以看出,繳費年限是影響我們基礎養老金的重要因素。
而且雖說是交費年限,我們的計算方式是將它計算到每個月,具體到小數點后三位以上。
這樣我們40年和40年零一個月,退休金也會不同。
一般來說,我們20多工齡以上的人,都會使用的過渡性養老金。尤其是這種情況,我們的繳費年限就更加重要。
一般來說,每增加一年的繳費年限,退休金就會上漲2%左右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即使是我們平均工資在5000元左右,北京2017年預計超過8000元了。
我們每多一年的繳費年限,都會增加一百元左右的退休工資。如果是五年的話,可是500元左右。
這部分退休工資差距還會隨著每年調整,養老金不斷提升,還會越來越大。
所以說,我們的繳費年限越長,退休待遇越高是沒有問題的。不過我們還有其他影響退休待遇的因素,比如繳費基數等等,總體來說我們的計算公式是非常科學的,顧及了多方面的要求。
未來我們的養老金,會按照社會的發展的水平不斷提升的。
謝邀請。你的這個問題可能沒人給予你滿意的答復,一是行政事業單位退休金與企業退休養老金計發不同,二是企業退休養老金的計算均按各省區上年度社平工資來計算基數,各個省的社平工資差額很大,所以無法給你答案。
計算養老金有專門的公式。
在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后,城鎮職工退休時基本養老金的計算巳經不再按檔位計算了。
大家知道,在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前,城鎮職工在計算退休工資時的確有工齡5年一檔的做法。工齡的不同檔位對應退休前的檔案工資不同的百分比,一般20年檔、25年檔、30年檔、35年檔、40年檔之間領取的退休工資相差5%左右。
這一做法隨著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而結束了。工齡的內涵巳成了繳費年限,職工退休計算養老金時統統以繳費年限為準,繳費一年算一年,不再有掛檔之說。在職時如果沒有參加社保并繳納養老保險費,你有再多的工齡也沒有用。
當然了,如果你是國家承認的正式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前的工作年限可以算作視同繳費年限,不但退休時你的實際繳費年限和視同繳費年限一起用來計算養老金待遇,而且還可以領取一筆過渡性養老金。
具體計算公式為: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其中: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x繳費年限x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內養老金儲存額÷計發月數(50歲退休為195;55歲退休為170;60歲退休為139);
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x指數化視同繳費基數x視同繳費年限x1.3%或者是1.4%。
從三項計算公式可以看出,職工退休時能領取多少養老金,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包括退休時所在地的社平工資、繳費年限、繳費金額、繳費基數、個人賬戶儲存額、退休年齡等。
我們養老保險所遵循的基本原則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通俗地說就是繳費年限越長,退休待遇就越高;繳費基數越高,領取的養老金就越多。
在同等條件下,一個有著35年繳費年限和一個有著40年繳費年限的人之間,退休時的養老金還是有差距的。因為兩人之間不但相差5年的繳費年限,也相差了5年的社平工資和個人賬戶儲存額。一般來說養老金的差距會在5%到10%之間。
由此可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后,不管你是什么類型的職工,也不管你在職時有什么職務和職稱,你的基本養老金都是隨著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繳費基數、社平工資的增長而增加的,而且是個逐漸提升的過程,巳經沒有什么35年、40年檔位之說了。
以上就是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后中人養老金的計算方法。
感謝邀請,感謝樓主的提問。
樓主您好,養老金的計算是有固定的公式讓我們來選擇的。那么通過固定公式當中的一些條件,然后套用進去,就可以得知自己的養老金能夠獲得多少錢的待遇。
一般情況下計算養老金,所需要用到的條件是你的累積繳費年限,還有就是平均養老保險的一個繳費指數,和你退休之前所在地區上一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這三個主要條件來計算自己個人基礎養老金。
然后還要確定自己的一個退休年齡,和個人賬戶當中的余額,因為不同的退休年齡,他的計發月數是不相同的,所以說計算個人賬戶當中養老金的待遇也是有所不同的。
最后一點就是這個個人過渡性養老金,個人過渡性養老金主要針對于在1992年之前就已經參加工作,并且有相應的工作年限的個人,他們都會有這個過渡性養老金的待遇,如果說在1992年之前沒有工作年限,那么就不會計算這個過渡性養老金的待遇。
感謝閱讀,請加我的關注。
自己退休金的多少主要取決于幾個因素;
1.所在城市,經濟水平越高的城市以后退休金越多,因為退休金的計算會參考所在地區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
2.繳費基數,養老保險之前繳的越多,以后退休了就能領的越多。
3.繳費時長,也就是題主所說的工齡,繳的越長領的越多。
再舉個具體的例子:
假設,60歲的男性,繳費基數為4000元,退休前一年所在城市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4000元,
那繳納15年養老金比25年養老金,一個是1014元,一個是1690元,足足差了600多
所以在能力范圍內,養老保險一定要多繳、一定要長繳!
具體怎么算,你可以在國家社保官網上試算。
關于如何計算退休養老全嗎,有社保,職工保,公職保,商業保,各種保險金等等種類,他有各方面的算法,期限的長短等,他不是一句話說個準確數字,你根據你的保險類型,你去找你退休的養老退休保障有關部門的有關領導或者是有關工作人員,問問準確計算數字吧。謝謝你吧。,,,
我之前交的養老保險是百分之一百的,隨后交的是百分之六十的。退休時,怎么算養老金?
養老保險百分之百和百分之六十說明社保繳納基數不同,計算養老金是按年平均基數計算,基數高養老金自然會相對高!
養老金計算公式:
退休時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基本養老金=全省上年月平均工資*(1+養老金指數)÷2*繳費年限*1%
過渡養老金=全省上年月平均工資×(96年以前工齡)×1.3%。(96年前沒有繳納社保,按視同工齡計算,過渡性養老金只限符合條件的部分人群)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養老金賬戶/本人退休年齡相對應的計發月數(男職工139,女職工195,女干部170)
退休養老金怎么算的?我是1974年參加工作,今年7月退休,養老金能開多少?
退休時養老金:
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96年前沒有繳納社保,按視同工齡計算)組成。
基本養老金=全省上年平均工資*(1+養老金指數)÷2*繳費年限*1%
過渡養老金=全省上年平均工資×(96年以前工齡)×1.3%。
(96年前沒有繳納社保,按視同工齡計算,過渡性養老金只限符合條件的部分人群)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養老金賬戶/本人退休年齡相對應的計發月數。
感謝邀請,更感謝樓主的提問。
我們國家職工養老保險的計算公式,一共有三個。
第一個是你個人基礎養老金部分的計算方式。
第二個是你個人賬戶養老金部分的計算方式。
第三個是你個人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方式。
首先,咱們說說個人基礎養老金部分。個人基礎養老金部分是根據你退休之前上一年度的你們全省的社會平均工資*(1+本人每年的繳費指數)*繳費年限*1%最終得出你的個人基礎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這個是要考慮你的退休年齡。因為退休年齡的不同。除以的計發月數不相同。60周歲退休除以139個月。55歲退休除以170個月,50歲退休除以195個月!所以,退休越晚拿到的錢也就越多。拿你個人賬戶的余額除以計發月數。最終得出你個人賬戶養老金部分。
個人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主要是針對在1992年之前參加工作的人群。因為那個時候我國還沒有統一繳納養老保險。但是他們已經參加工作,所以就被計算為視同繳費年限!
然后最后將這三者相加得出你的最終養老金。
感謝閱讀,請加我的關注。
如何計算退休時的養老金?
當然不一樣,基礎養老金=繳費年限(或工齡)x上年月社平x(1十繳費指數)÷2X1%
繳費指數:0、6至3,計算時富人降到2,最低的也升到0、8,國家良苦用心!
很多網友都很關心不同時間繳納不同檔位的養老保險,比如2000年繳納100%檔位,2010年繳納60%檔位,最后在計算退休金的時候,需要計算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即使你繳納300%檔位也是需要做平均計算。接下來我們詳細說明。
首先我們看一下計算公式如下:
基礎養老金=(退休前一年所在地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繳費指數*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繳費指數=實際繳費工資/全省在職平均工資。
舉一個例子如下:
2011年1月繳納500元,但是在崗平均工資為600元,這一個月的繳費指數就是500/600;以此類推到12月份,然后把12個月的繳費指數平均/12等于的就是2011年的平均繳費指數,根據這個過程去計算其他年份的繳費指數,最后計算繳費工資。
如果個人繳納養老保險選擇一個檔位不變的情況下,如果選擇繳納60%檔位,繳費指數就是0.6。如果是100%檔位,繳費基數等于1;如果按300%檔位繳納的話,繳費指數3
以上就是繳納不同檔位養老保險,最后如何計算的分析,其實計算退休金非常復雜,我們只能假設一些條件固然,所以大家根據自身的經濟能力和健康狀態選擇繳納不同的繳納檔位。
除此以外,大家對繳納不同的養老保險還有那些不一樣的看法歡迎在下面評論留言
關注舉一反三,幫助的大家解決社保問題。
計算退休養老金有標準公式,如下圖所示。
1.如果參加的是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則退休基本養老金一般是由基礎養老金(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一部分中人還會有視同繳費年限和過渡性養老金。
其中,基礎養老金與社平工資、繳費指數、繳費時間掛鉤計算得出;個人賬戶養老金是用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得到。
2.如果參加的是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或者新農保,則退休基本養老金是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其中,基礎養老金有國家財政定額發放,各地方也會有數額不等的補貼,現在的基礎養老金的最低標準是88元/月;個人賬戶養老金同樣是用個人賬戶儲存額(包括集體補助和國家補貼的金額)除以計發月數得到。
在以上計算過程中,會涉及到社平工資、繳費基數(繳費標準)、繳費時間(視同繳費時間)、個人賬戶記賬利率、計發月數(退休年齡)、集體補助和國家補貼標準等參數,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參保人都會存在或大或小的差異,因而計算結果也不會完全相同,可以說是千人千面。
歡迎關注顏開局,了解更多你所關心的社保知識。
退休時,怎么算養老金?
描述:前期繳的基數100%,后期繳的基數是60%。
下圖是我地2016年的檔次表
象你這類繳費情況,就是前期“下崗工人”的繳費,而選擇的方式。未下崗時在單位是按28%的工資基數繳納,單位繳費20%,個人代扣8%;其中20%納入社保基金統籌賬戶,8%存入社保“個人賬戶”;上世紀末本世紀初“下崗買斷”潮,社會那些“下崗工人”個人繳納社保壓力大,人社保障局就出臺了“靈活就業”繳費方式:及“社平工資”的60%、80%、100%、200%、300%的檔次的20%的繳費費率;其中12%納入社保基金賬戶,8%記入社保個人賬戶。而到你達到社保繳費十五年年限,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就以“個人賬戶”余額,核算養老金。
到齡退休時的養老金計算是:
一:個人賬戶養老金
男同志60歲退:個人賬戶余額/139=個人賬戶養老金。
女同志50歲退:個人賬戶余額/195=個人賬戶養老金。
二:基礎養老金:
是你上一年度的所在地的“社會平均工資”
社平工資×(1+本人繳費指數比例)÷2×繳費年限×1%。
三:過渡性養老金
上年度社平工資×個人繳費年限×1.3%×平均指數。
那些1995年前參加工作的,社保前的工作年限(含下崗工人),社保都認定為“視同繳費”年限,與社保實際繳費年限一并核算養老金。
從以上可以看出,你的“個人賬戶”余額越多,你的繳費年限越長,你的繳費指數越高,你地社平工資越高;最終核算你的養老金就越高,反之就相對少一些;這都是根據你個人社保繳費情況而定,通過上面公式計算出來的最終結果。
供參考
養老金由三部分構成:
1.基礎養老金即國家統籌賬戶支付部分,這部分養老金=上年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工資為基數平均值為基數(指數化月工資省略一萬字)*全部繳納年限/100。
簡單算法就是上一年月平均工資*全部繳納年限/100(每滿一年發1%)
2.個人賬戶養老金即職工每月從工資中扣除的養老金累計。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195
3.過渡性養老金,這部分就是審核檔案時視同繳納年限
過渡性養老金=上年職工月平均工資*視同繳納年限/100(每滿一年發1%)。
三部分養老金的合計就是職工的每月的退休工資。
80后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每個上班族都在繳納社保,那么他們退休后到底可以領取多少養老金呢?
一、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參保人員退休時上一年度全省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a1/A1+a2/A2+……+an/An)÷N公式中,a1、a2……an為參保人員退休前1年、2年……n年本人繳費工資額;A1、A2……An為參保人員退休前1年、2年……n年全省職工平均工資;N為企業和職工實際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年限。
例:李某2013年的繳費工資是800元,當地2013年的職工平均工資為700元;2014年的繳費工資是1000元,當地2014年的職工平均工資為900元,問:李某的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是多少?
計算步驟:
1、計算出每年的繳費工資指數。
當年繳費工資指數=參保人當年實際繳費的繳費工資除以上年當地的職工平均工資
李某2013年的繳費工資是800元,當地2013年的職工平均工資為700元,那么你2013年的繳費工資指數就是800元除以700元=1.143;
李某2014年的繳費工資是1000元,當地2014年的職工平均工資為900元,那么你1996年的繳費工資指數就是1000元除以900元=1.111;2、計算歷年繳費工資指數。
歷年繳費工資指數=所胡繳費工資指數相加之和除以你的實際繳費年限
李某的繳費工資指數=(1.143+1.111)/2(2013-2014的實際繳費年限);3、計算李的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繳費工資指數乘以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
李某的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繳費工資指數(1.127)乘以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2、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3、過渡性養老金 國發[1997]26號文件實施前參加工作、國發[2005]38號文件實施后退休的參保人員屬于“中人”。由于他們以前個人賬戶的積累很少,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退休后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發放辦法按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具體制定的辦法執行。
- 以四川省為例: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上一年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2013年12月31日及以前未建立個人賬戶的累計繳費年限×1.3%(計算系數)
謝謝邀請:
退休工資的計算:工齡35年以上的按照工資的百分之九十。30年以上的百分之八十五。
如果想拿較多的養老金(退休工資),比較重要的是單位繳費指數。同樣的工齡退休時60%的交費指數和200%的人相比養老金相差一倍多。
所以說交費指數多少決定退休后(養老金)的高低,工齡多少年已不太重要了。
謝謝邀請:
退休工資的計算:工齡35年以上的按照工資的百分之九十。30年以上的百分之八十五。
如果想拿較多的養老金(退休工資),比較重要的是單位繳費指數。同樣的工齡退休時60%的交費指數和200%的人相比養老金相差一倍多。
所以說交費指數多少決定退休后(養老金)的高低,工齡多少年已不太重要了。
什么是退休中人?60-70后很多是退休中人,他們的養老怎么計算?
基本養老保險怎么算
一、企業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企業繳費)的比例,一般不得超過企業工資總額的20%(包括劃入個人賬戶的部分),具體比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少數省、自治區、直轄市因離退休人數較多、養老保險負擔過重,確需超過企業工資總額20%的,應報勞動部、財政部審批。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個人繳費)的比例,從1997年起,不得低于本人繳費工資的4%,1998年起每兩年提高1個百分點,最終達到本人繳費工資的8%。有條件的地區和工資增長較快的年份,個人繳費比例提高的速度應適當加快。
二、按本人繳費工資11%的數額為職工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個人繳費全部記入個人賬戶,其余部分從企業繳費中劃入。隨著個人繳費比例的提高,企業劃入的部分要逐步降至3%。個人賬戶儲存額,每年參考銀行同期存款利率計算利息。個人賬戶儲存額只用于職工養老,不得提前支取。職工調動時,個人賬戶全部隨同轉移。職工或退休人員死亡,個人賬戶中的個人繳費部分可以繼承。2005年12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規定,自2006年1月起,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比例統一為8%。
三、在實際執行中,有的地區企業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企業的工資總額為繳費基數,有的地區以本企業職工繳費基數之和,即以本企業職工在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60%-300%以內部分之和為基數。
社保繳納15年和40年,就近有多大區別?一次就算清楚!
你是第二個給我出這一題的人,
本人真不知道怎么樣計算養老金的問題,
只要你在頭條上或者百度上打出你提到的問題
就會有答案展現在你面前的。
首先要說明的,不是“退休養老金”,是基本養老金。這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規定的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金,也不是“養老金”,基本養老保險也不是“養老保險”。“基本”二字不能丟,不能簡稱。
此題缺少必要的參數,無法計算。
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基本養老金計算按照《中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全方案設計》建議將基礎養老金分離為老年養老金和勞動退休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基本養老金由老年養老金、勞動退休金和個人儲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組成,實行分別、分開領取,這就是與國家(政府)、集體(用人單位)、個人相對應的關系。
基本養老保險待遇與個人參加社會勞動年限和基本養老保險社會統籌的個人統籌比相關。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分為社會統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和個人繳存基本養老保險費,內容請看相關內容。
個人統籌比是基本養老保險社會統籌繳費和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相聯系的參數,體現了“多勞多得”,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
一、基本養老金計算公式:
1.月老年養老金=當地勞動工資水平×(老年養老金百分率+年齡補貼+勞動補貼)
2.月勞動退休金=∑當地勞動工資水平×勞動退休金百分率×個人參加社會勞動年限×個人統籌比(個人參加社會勞動年限與個人統籌比對應)
3.月個人儲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儲存額補助+利息)×(1+最終利率補貼)÷(人口預期壽命-啟始領取勞動退休金年齡或首次領取勞動退休金時的年齡)÷12
二、參數及參數值:
老年養老金百分率8%(例):僅是一個初始值。
最低月老年養老金=當地勞動工資水平×老年養老金百分率
年齡補貼、年齡補貼率:從標準老年年齡開始,隨個人年齡每年增加,年齡補貼率為0.2%/每年(例),個人年齡超過人口預期壽命后,年齡補貼率為0.4%/每年(例)。
年齡補貼=(個人年齡-標準老年年齡)×年齡補貼率。
勞動補貼、勞動補貼率:對公民參加社會勞動的一種補貼,勞動補貼率=0.5%/每年(例)和領取勞動退休金期限結束后,勞動補貼率=1%/每年(例)。
勞動補貼=個人累計參加社會勞動年限×勞動補貼率。
勞動退休金百分率1%(例):是一個重要的參數,為退休養老人員因曾參加社會勞動而獲得勞動退休金的均等分配值,參加社會勞動每滿1年發給1%。
個人統籌比:用人單位勞動者和推遲領取勞動退休金的勞動者個人統籌比為1
無用人單位勞動者個人統籌比=個人社會統籌比率÷用人單位社會統籌比率
個人賬戶記賬利率(例5%)
最終利率補貼(例10%),或個人賬戶養老基金投資收益比率。
注:上述為個人觀點。
養老金計算:基本養老金+過渡養老金+個人養老金
你的總基數是什么意思?如果是單位交的和你自已交的總數的話,你個人賬戶應是50÷28×8=14.29…萬元。
假設你個人賬戶14萬多,如果是在我們內蒙古參加省級統籌的社會養老保險的話,能開七千二、三百元左右。
你說的總基數50萬是指你個人養老保險賬戶,我覺得不可能,因為國家對交養老保險有不超當地社會職工平均工資300%的上限,既使你年(月)薪50萬,也不能按你這個基數計算交數數額。
個人交的社保滿15年,如何計算養老金?
用最簡單的,最易懂的計算法。以一般職工的二線城市交15年100%的社保,退休金差不多1500元。交60%的900元左右。是一線城市略高點,是三四線城市略低點。現在全國的企業職工退休金用這樣的計算法差不了多少,以后統籌計算也差不多是這樣。
您好!我的社保有專業視頻為您解答,請觀看,希望能幫助到您,謝謝。
【我的社保】APP,可以幫助你在手機上完成職工社保和公積金的續繳或補繳,直至到確定了下家單位。手機上即可自助繳納全國各地社保公積金,不限戶口。同時可以查詢各地社保的最低繳納額度,或查詢自己的繳費情況。很有用的,請關注【我的社保】APP,謝謝!
1995年1月1日之前參加企工作的和1995年1月1日之后參加工作的企業退休人員在退休金計算方面是不一樣的,95年1月1日之前參加工作的企業職工在退休時計算養老金是,基礎養老金加個人養老帳戶總額除以120=×在加上過度性調節金和過度性養老金,95年1月1日之后參加工作的企業退休職工是,基礎養老金加上個人養老保險帳戶總額除120=×=退休工資的總額,這只是計算板塊,比如,基礎養老金是根據全省上年度在職職工的平均工資的百分之二十,但是也要個人交費平均指數化系數,(大家通常都知道的是工令必須為3O年,達不到3o年的,按照臺級,30.25.20.15層次,依次推算)比如,過度性調節金和過度性養老金,主題是,視同繳費年限的長短,是根據視同年限計算,
相關信息可參考視頻,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公式如下:
僅供參考。
很多叔叔阿姨都很關心自己在退休后能拿到多少退休金?那么養老金怎么計算呢?
有幾個渠道可以自主繳納社保公積金,下載我的社保App,下載五險一金App,關注微信公眾號五險一金,關注支付寶生活號我的社保個人繳納生活號,等等地方都可以自助繳納社保公積金。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余額÷計發月數(5歲為195個月、55歲為170個月、60歲為139個月,不再統一是120了)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注: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x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四條個人賬戶不得提前支取,記賬利率不得低于銀行定期存款利率,免征利息稅。個人死亡的,個人賬戶余額可以繼承。
第十六條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
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到50歲以后再說
太復雜普通人不會算。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有幾個渠道可以自主繳納社保公積金,下載我的社保App,下載五險一金App,關注微信公眾號五險一金,關注支付寶生活號我的社保個人繳納生活號,等等地方都可以自助繳納社保公積金。
根據最新的養老金計算辦法,職工退休時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余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個月、55歲為170個月、60歲為139個月,不再統一是120了)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注: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謝邀,這要按照自己以前繳納了多少養老保險,社會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前者大家發的差不多,都是以當年的社會平均計算,后者與自己所交的的數額有關!
今天是勞動節,80,90年代勞動最光榮。企業是大眾百性今天一天比事業光榮。事業359天比企業榮耀。因為實現四個現代化都靠事業編制。中國的紅利應該要給他們事業。解放全人類還要靠事業。為事業加油
臨退休人員注意啦!12月起,事業單位養老金轉為社保發放!
2018正是事業單位改革的高潮期,按照職能劃分,部分經營類事業單位將要轉為企業,職能發生改變,意味著退休制度要跟隨人事走,那么咱們的養老金也會有所變動。以下是關于事業單位養老金改革的熱點問題,隨我一起來看看:
養老保險并軌政策,相信各位有所耳聞,在企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沒有改革前,管理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系統叫做機關事業社會保險局,管理企業保險的叫做社會養老保險局,那么你是社會團體,是歸社保局管理,具體的不同之處在不同的省市也有不同的差別,再者事業單位保險分為財政全額,差額等,還有合同制參保的不同,企業那邊有高低線的不同。這也正是企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為何有差異的原因之一!
事業單位改革將持續到2020年,改變現有機關事業單位不完善管理機制,全面健全企事業單位職工養老服務,因時而變,因勢而改,最后因人而優,機關單位人員安排落實到實處了,人民百姓才能生活安康,這樣的幸福感能不提升嘛?
文:湖北中公事業單位
掙的多,就應該交的多,誰不愿意多掙錢?掙的多不見得貢獻多,掙的少不見得貢獻少,退休就應該扯平了。革命工作只是分工不同,但是都是共同的需要,掃馬路的不見得比搞其它工作的貢獻小,只是分工和待遇不同,是人為的,并不見得是公平的。退休應該都一樣了。
就怕社保,搞錯怕訂正,去年加退休工資,5%,我少了3元工齡,社保說要扣職業年金,我說退休沒拿過職業年金,反而要扣,我說文件拿來看一下,工作人說領導口頭告知,我看了浙江省公開網上加工資文件,沒有提到要扣退休人職業金,為什么上面與縣級不一致,不知到文件正確度,公開文件要細仔注明,要不然誤道,而且向上級反映問題,電話根本打不進,說明什么?
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如何計算
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職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個人養老保險是按繳費基數的20%繳納的,其中繳費基數的12%劃入統籌賬戶,繳費基數的8%列入個人賬戶。
以后退休時計算養老金金額同樣分二部分。一部分是從統籌賬戶中計算,就是基礎養老金;另一部分從個人賬戶中計算,就是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本養老保險費由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負擔:企業按本企業職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繳納(北京是19%,其他城市可能不同),職工個人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收入的一定比例繳納(一般為8%)。
城鎮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以個人身份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以所在省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為繳費基數,按20%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全部由自己負擔。
需要知道你的歷年繳費基數和個人帳戶金額,以及當地歷年的省市社會平均工資
就怕社保,搞錯怕訂正,去年加退休工資,5%,我少了3元工齡,社保說要扣職業年金,我說退休沒拿過職業年金,反而要扣,我說文件拿來看一下,工作人說領導口頭告知,我看了浙江省公開網上加工資文件,沒有提到要扣退休人職業金,為什么上面與縣級不一致,不知到文件正確度,公開文件要細仔注明,要不然誤道,而且向上級反映問題,電話根本打不進,說明什么?
根據最新的養老金計算辦法,職工退休時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余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個月、55歲為170個月、60歲為139個月,不再統一是120了)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注: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需要知道你的歷年繳費基數和個人帳戶金額,以及當地歷年的省市社會平均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