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不填寫專項附加扣除信息
員工不填寫專項附加扣除信息
謝謝邀請。
贍養老人專項扣除的要求是非獨生子女,每個子女最多不超過1000元。那還有一個隱含要求,就是每個老人名下扣除總額不能超過2000元。這個要求上來講,在具體操作時,每個子女只能填一個老人的信息,扣除的金額不能超過1000元。在稅務局后臺審核時,填寫同一個老人的扣除信息之和不能超過2000元。如果只有兩個子女,兩個子女可以填寫同一個老人也可以分別填寫父母,只要每個人的扣除金額不超過1000元即可。
沒有扣除項的可以先不用填寫,等有符合扣除條件的款項后再進行申報填寫。
如果每月工資薪金收入扣除三險一金后的金額未達減除費用標準(5000元/月),無需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可無需填報專項附加扣除信息。
對于工薪階層上班族來講,在每月工資發放環節,同一個人最多可以享受到4項專項附加扣除——1、子女教育;2、繼續教育;3、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二選一;4、贍養老人。
申請專項扣除目前有四種填報方式。一是下載手機APP“個人所得稅”填寫;二是登錄各省電子稅務局網站填寫;三是從單位領取,或者在稅務機關網站上下載填寫電子信息表;四是從稅務機關網站上下載下來電子信息表后,打印填寫紙質信息表。
專項附加扣除,如果這六項內容都沒有的情況下,可以不用填,如果要是有的話,最好還是要填,這樣可以再交個人所得稅時進行抵減,可以少交稅
個人所得稅,六項選選項都不符合,可以不要在個人所得稅APP中填寫專項扣除項目,只要填寫個人的基本信息,比如電話號碼、身份證號碼、住址等信息,工資超過5000元只有按要求申報個人所得稅就可以了。
感謝邀請回答此問題。這個問題涉及到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個稅申報和新的呃征收管理制度,按照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起征點由原來的3000上浮至5000元,那也就意味著只有5000元及以上職場人收入才需要征收個人所得稅,并需要提前向稅務機關進行申報納稅。
5000元以下收入是否需要申報扣稅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文件規定,對于5000元以下本身就無需上交個稅,因此不論是單位還是個人都無需征收和代扣征繳個人所得稅,因此也無需通過個稅app系統進行申報納稅。
填寫個稅申報表注意事項
填寫個稅申報表時,大家一定更要注意,通過手機應用市場進行搜索“個稅申報”然后進行app下載,然后通過下載完成后運行進入系統頁面進行個人注冊。
1、完成注冊,可通過個人手機號碼、身份證號碼完成使用申報app軟件的注冊工作;
2、完成認證,為了便于稅務機關日后的征繳檢查工作,建議月收入達到5000或以上的職場伙伴們按規定完成人臉識別實名認證審核,這樣以免出現申報中的小問題;
3、避開系統登陸高峰期,一般系統登陸的高峰期會在周一至周五9:30-11:30期間和14:00-17:00之間,因為這個時段是稅局上班審核的時間;
4、填報信息表應如實填寫,為了便于當地稅務機關對你的個人所得征稅不出現多收和享受國家稅收減免政策,建議大家如實填寫申報表,對于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及時向單位人事部門或者撥打當地稅務局便民咨詢電話進行填報提交;
5、如出現系統信息錯誤,要及時反饋有關部門核實,最近就有人發現自己的入職單位信息有誤,自己的入職時間、姓名、身份證號碼以及單位等重要個人基礎信息有誤的bug問題,發現信息有誤,要及時向單位人事部門提出或者直接通過填報app系統中的反饋聯系渠道發聵問題,不可隱瞞不報,以免發生扣稅信息出現偏差等問題。
隨時注意政策資訊,關注職場戰斗力號即可
職場戰斗力號是關注及發布有關職場人最關心、最和最熱點資訊平臺,每天都會搜羅最新職場大事、職場熱點話題和資訊會及時在官宣后第一時間轉發或發布到的服務平臺,后續個稅申報及征繳的具體信息都會及時發布,大家只需要關注@職場戰斗力即可。↓
必須能看到啊。分兩個層面解讀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技術操作層面。
填報專項附加扣除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個人先填表,然后交給單位去錄入。二是個人在app或者網廳上面填報,然后單位到系統里面下載更新數據。可見,這兩種操作方式,單位都能掌握大家填報的信息。
第二,法律規定層面。
個人所得稅規定里面,扣繳義務人、納稅人都有各自的法律責任,扣繳義務人必須按照政策準確扣繳個稅,所以必須掌握信息,否則怎么扣?當然,對非經法律法規授權其他不相關的方面,稅務機關將保護納稅人的隱私權。
最后我想說的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的信息越來越難以保密,其實也沒有必要保密,君子坦蕩蕩,小人藏機機嘛!
最近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掀起了熱議,有人退稅1萬多,激動得熱淚盈眶,有人一頓操作猛如虎,不退也不補,也有人要補稅幾千塊,心態有點崩。
不管是什么情況,我們都需要注意幾個事項:
不管是退稅還是補稅,都是個人的權利和義務,是因為之前預繳的稅款跟實際應該繳納稅款的差異引起的,所以要以正確的態度來對待,也無需與別人進行過多地比較。
要誠信納稅,保證所提供信息的真實準確,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如果提供了虛假的信息,那么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不僅可能面臨稅務部門的行政處罰,還會影響到個人的納稅信用。
根據稅收征管法規定, 納稅人采取隱瞞收入、編造虛假扣除等手段逃避繳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并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所以,為了少繳幾千塊幾百塊的稅款,為自己帶來處罰和信用的污點,著實是不值得的。現在雖然有些信息還沒有進行比對,但是也可能會進行抽查。并且,匯算清繳的相關資料要保存5年的時間,隨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不斷發展,將來各項數據的實時比對都會變得更加便捷,所以,還是要抱著對自己的納稅信用負責的態度來如實填寫,不要有僥幸心理。
此外,有些人雖然可能不敢去做虛假申報,但是,對于需要補稅的情形會存在逃避心理。想著是不是能夠不報?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沒有按時進行申報,也會受到處罰。
根據稅收征管法62條,納稅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的,最后會被稅務機關要求責令改正,可以處以2000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以2000-10000元的罰款,并追收稅款,加收滯納金,并且,也有可能會影響到自己的納稅信用。
因此,對于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我們要有充分地認識,一定要進行如實申報,按期申報,避免影響到個人的納稅信用。
以上是律師為大家講解的關于”員工不填寫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的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小伙伴。